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森林水文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对1987年营造的水曲柳针叶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枯落物的贮量、持水能力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入渗、含蓄水分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水曲柳水源涵养林生态水文功能。研究结果表明:①枯枝落叶层四种林分中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的枯落物储量最大,几种林分类型的有效持水量变动范围在9.05~15.82mm之间,其中以水曲柳纯林最大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2.82mm。②各林分类型都有明显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容重增大的趋势。③各林分的总孔隙度变化趋势是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总孔隙度减小,其中水曲柳云杉混交林降低幅度较大,而水曲柳纯林降低幅度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值依次是:水曲柳云杉混交林(17%)>水曲柳红松混交林(15.5%)>水曲柳纯林(12%)>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9.1%)。④各林分类型根据实际土壤厚度所求得的饱和持水量的变化幅度在分2871~3035 t·hm-2之间,其中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的饱和持水量最大,而水曲柳纯林的饱和持水量最小;⑤四种林分虽然有相同的入渗规律即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逐渐减小;各林分类型之中水曲柳纯林各层次的土壤入渗速率均明显大于其它三种水曲柳混交林,而在三种水曲柳针叶混交林之中,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最差。⑥在水平方向上林下土壤含水量有大于林隙土壤含水量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变化明显,随着土壤深度的递增,依据土层含水量大小以及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将林地土壤水分划分为三层。⑦在时间尺度上,各个林地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规律与相应期间的降水较吻合,说明土壤水分受相应测定日前期降水特征的影响较大。长期观测表明试验区林地土壤水分从3月份开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可以划分为,土壤失水期、聚水期、退水期和稳水期四个时期。水曲柳针叶混交林不仅是培育人工用材林的成功类型,在水源涵养功能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源涵养林构建中树种的选择、合理结构模式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