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乳菇菌丝深层发酵及其多糖功能评价

来源 :中南林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乳菇是我国一种著名的野生真菌,其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本研究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通过组织分离得其菌丝体,进而探索菌丝生长的条件,分析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检测了松乳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分别对培养基、温度、pH和光照强度进行单因素比较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松乳菇菌丝体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较适宜的培养条件是PDA培养基、28℃、pH5;菌丝在黑暗环境中的生长状态比在光照环境中长势要好。 通过碳、氮源的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松乳菇在深层发酵培养基上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玉米浆和硝酸铵,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选择葡萄糖(A因子)、玉米浆(B因子)、硝酸铵(C因子)作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测定不同碳、氮营养组合对发酵菌丝干重的影响,发现碳、氮营养的最佳组合是葡萄糖2.00%,玉米浆1.50%,硝酸铵0.15%。在培养基中加0.40%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可增加菌丝的生长点,能提高菌丝产量。选择接种量在10%~15%之间,28℃培养15天可得到最大的菌丝产量。 松乳菇子实体与菌丝体中化学分析表明,松乳菇营养素种类齐全,粗蛋白、粗脂肪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发酵得到的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相比,其所含营养成分相近,氨基酸组成相同,但多糖含量较高,脂类和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少。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松乳菇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温度40℃,加水倍数20倍,浸提1次,保温50min。水提取所得粗多糖,经醇析和Sevage法处理可被进一步纯化。水解后的松乳菇多糖以层析法分析表明含有葡萄糖、甘露糖、果糖等几类糖。 采用高、中、低浓度的松乳菇多糖为受试物,以小白鼠免疫器官重量法、小白鼠碳粒廓清实验法、小白鼠抗应激能力实验和小白鼠耐高温实验为研究方法,测定多糖对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的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小白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低浓度组相比较,脾脏指数有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低浓度组相比较其吞噬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组吞噬系数无显著差异:高浓度组与对照组在游泳时间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浓度受试物无明显提高小白鼠耐高温能力。上述表明松乳菇多糖能明显提高小白鼠的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从子实体中分离的松乳菇菌丝体可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法来进行人工培养,其主要营养成分—多糖和蛋白质明显高于子实体的含量,对小白鼠进行非特异性免疫试验表明,松乳菇多糖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存在师资不足、条件简陋、研究不深、制度不严和空间受限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应当强化研究,破解难题,提高音乐教学成效。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现状 改变路程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困境。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改变现状的路径与建议。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而言,音乐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和组织管理严谨
该文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树种和湖北省特有树种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chiu.shang et Su)为材料,通过对成熟种子透水性测定、抑制物的提取与生物鉴定、组织培
以中国北方常用的有刺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var.cathayensis)、引进的日本无刺No.4(Rosa multifloraf.inermisNo.4)及自育的No.3(Rosa multifloraf.inermis No.3)为砧木
论文以云南省思茅松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01块样地.分别用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得到思茅松标准树高曲线的拟合模型,并对模型的两种估计方法所得结论作了比较和分
在已有森林立地分类、评价研究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Visual Basic6.0版本开发以windows98/2000/NP/XP等为平台的用材林资产评估信息软件,软件包括了森林
摘 要: 开展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对促进初中教育整体工作实效性的发挥都非常重要,但是,应该看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实施策略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初中班主任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背景  2013年9月,我的老班还未毕业,在领导的鼓励下,我又担任了13高药1班的班主任。虽然我带了好几年的班,但那个学期我身上的任务特别重,要参加两课评比,要组织并参与学校和常州市的技能大赛,我感觉自己肩负重任。一方面,学校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意识到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教育者,我觉得应该不负家长和学校的期望,把这个班级带好。于是,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我又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