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国志》故事渊源及流变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列国志》叙述春秋战国时期五百余年历史,而此段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极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自万历中后期至明朝灭亡,最高统治者日益骄奢淫逸,世风道德日益败坏。《新列国志》正编写于明末之时,于明亡背景下重温先秦历史,有以史为鉴之意。有鉴于此,冯梦龙用文学弘扬道德教化,将新的思想与向往融汇于《新列国志》中,认为《新列国志》是可以作为治世思想与规范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由于《新列国志》故事内容多半在史书上有据可依,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左传》、《史记》、《吴越春秋》、《燕丹子》等,将《新列国志》中与史书相关的故事整理分类,着重研究文学叙事对历史叙事的重写。文中对敷演列国故事的变文、平话、小说等也进行了研究,与《新列国志》进行对比,梳理了列国故事来源与演变。另外对与列国故事相关的戏曲进行了搜集整理。《新列国志》中讲述故事过多,故事内容又过于碎片化,有不够完整之嫌,因此对故事的分类研究较为吃力。在新列国志的故事分类方面研究者也相对较少。文中整理了《新列国志》故事当中的三部分脉络清晰的故事,追溯其本事来源,梳理故事后世流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故事的流变过程。《新列国志》中,叛乱故事涵盖三十九章,共五十个故事,分为三类,第一,争权夺利,第二,君主昏庸,第三,乱臣篡逆。对叛乱故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教化意义。叛乱故事多源于先秦时期史书记载,自秦汉以后流变较少。一直到元明时期,才重新开始对其进行改编更定。《新列国志》中复仇故事共二十六个,分为三类,第一,血族复仇;第二,士族复仇;第三,君臣复仇。但依据中国古代的特殊伦理道德机制,文中以两个典型复仇故事为例,研究孙膑复仇故事与伍子胥复仇故事的史料渊源与后世流变,分类来观察复仇的这些原动力无疑是最为实用,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新列国志》中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先秦神话共七十六个。分为四类,第一,天命神话;第二,幽冥神话;第三,精怪神话;第四,超人神话。由于其时间跨度之大,依据史料之多,所以其选取的神话内容之丰富,也是其他同类型历史小说所不能比及的。最后,研究《新列国志》中人物形象的流变,包括君主形象与女性形象,也可以看出作者依据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而传达出的价值观,并且提供了对于历史兴亡的重要鉴戒。
其他文献
发展老龄产业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构建政府扶持与企业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老龄产业发展中政府扶持的有效条件和因素。
阎连科被公认为当今中国文坛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其笔下的“耙耧世界”更是血肉丰满。通过解读他的作品,我们发现在作家对故土家园的描写中蕴含着河洛理学的地域文化特质。综
<正>今年是上品折扣开店的第13个年头,作为中国第一家名牌折扣商品的零售百货经营管理公司,这家民营企业早已实现了线上线下实时信息传输和库存共享。从创业的初期阶段走向稳
日本研究小组在太平洋海底淤泥中发现大量稀土,并对开采持乐观态度。然而有分析认为一海底稀土开采可能没那么简单。
于2007年9月—2009年8月对中国西南茂兰喀斯特地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气降水、林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观测,分析了各降水分配中的养分离子(Ca2+、Mg2+、K+、Na+、N
全球化的经济、多元化的文化和信息化的网络,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多变、难以捕捉,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充分利用《大学
一、"象喻思维"的内涵(一)"象"字的源起及含义"象"的原意是动物界中的大象,在早年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此字的记载。后来"象"逐渐成为了一种思维形式,《易经》中关于"象"的含义有三层:第
30余年来,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现已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与之对应,作为文学形象,农民工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这30年间,农
目的:优选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从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柱长、滴头内径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滴丸成型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变化,考察硫熏工艺对金银花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