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属的塑性形变与弹性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ongm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由于晶粒尺寸小,晶界密度高的结构特点,常表现出和体材料不同的塑性和弹性行为。前人的研究认为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晶界有关的过程例如晶界滑移,晶粒转动和晶界扩散等逐渐取代传统的位错活动成为纳米金属的主要塑性形变机制。这种塑性形变机制的转变正是导致纳米金属在10-15 nm的临界尺寸出现软化即出现反常Hall-Petch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研究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纳米材料的压缩性增加,但另一些研究则有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高压原位金刚石对顶砧结合X射线劳厄衍射和径向X射线粉末衍射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镍的晶粒转动和位错活动,纳米镍和金的屈服强度,纳米镍的体弹模量和压缩性。通过高压原位微区X射线劳厄衍射方法,我们成功地探测到不同粒径的镍纳米晶中相同粒径的碳化钨标定颗粒晶粒转动角度的不同。我们发现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下70 nm镍纳米晶中的碳化钨晶粒转动最大,这表明70 nm的镍纳米晶粒转动最大。这一发现不同于关于纳米晶粒转动的传统认识,这种晶界位错模型理论认为应力作用下纳米晶粒越细其转动越大。通过高压原位径向X射线衍射实验,我们发现镍的形变织构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减弱,表明纳米细晶中位错活动趋弱但超细纳米晶内仍然有位错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中报道的纳米细晶中晶界活动增强,我们推断晶内位错和晶界位错活动的相互竞争导致一定尺寸的纳米晶的晶粒转动最大。这种晶粒转动与尺寸关系的反转现象反映了纳米金属的塑性形变机制由晶内位错到晶界位错活动的过渡。通过高压原位径向X射线衍射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镍和纳米金的屈服强度。我们的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到3 nm,纳米镍和纳米金的强度并未出现软化,而是有显著地提高。这说明了强度与晶粒尺寸的Hall-Petch效应可以延续到3 nm的尺度,而且3 nm镍纳米晶的强度和体材料相比提高了三倍以上。通过对纳米金属的位错活动以及卸压后样品的透射电镜图片的分析,我们发现可能是由于小尺寸的纳米晶内更难发生滑移,以及晶界(内界面)增多导致纳米金属内部形成由晶界,无序,位错等界面组成的界面网增多,两种效应综合导致小粒径的纳米金属强度更高。通过运用晶格应变理论和三阶Birch-Mumaghan方程,我们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镍的压缩性。镍纳米晶的体弹模值随晶粒尺寸的减小先升高再减小,并在20 nm处达到最大。这一现象可以用位错堆积效应解释,随着晶粒尺寸从200 nm减小到20 nm,晶界比例升高,导致位错堆积效应增强,镍纳米晶体弹模量值增大;当晶粒尺寸小于20 nm时,虽然晶界比例继续升高,但位错活动大幅度减弱,因此位错堆积效应减弱,体弹模量值下降。我们的工作揭示了纳米金属的塑性形变机制,增强机制以及位错活动对材料的弹性性质的影响,为制备应用于工业上的高强纳米金属和优化材料的物性提供了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正>前言高性能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用专门的工艺和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类新型材料,属于一种含有多相成份的材料体系。复合化是当代新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会议
诚信是商业道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又是商业社会中的道德底线,守住它,市场经济才能快速有效地向前发展。目前,众多失信事件造成的失信问题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
针对我国现阶段民营科技企业在筹资融资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种种问题,下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下文首先介绍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内容,针对该类企业的筹资融资的要求和筹资融资
<正>新课程标准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要求,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扩充为"四基"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之行中提到了"新常态"这一概念,所谓"新常态",就是社会从"常态"过渡到"非常态",又从"非常态"发展到"新常态"的过程,显而易见,常态就是正常的
<正>松下电器是全球著名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厂商,作为中日百年住宅项目开发团队中的一员,松下电器为上海绿地南翔百年住宅示范项目提供系统性的整体精装修解决方案,形成了设
<正>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个概念。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无论是中文的"生命教育"还是英文的"Life Education",在不同的国
民办院校和公立院校一样,也是一种高等的教育模式,它的存在是对公立院校的一种补充,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相对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建国后,我国也非常重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学校对企业参与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