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礼的固执与权变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y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但由于五四运动以来对儒家文化的一些误解和误判,很多人把礼理解成僵化的制约人性发展的桎梏。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礼的“固执”与权变的分析来尽可能全面地揭示礼,发掘其当代价值。  所谓“固执”出自《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就是坚守的意思。在《论语》中有很多孔子对礼进行坚守的例子。根据其内容不同,大体可以分成对礼“文”的坚守及对礼“质”的坚守。《论语》中讲“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因此所谓对礼的“文”的坚守,也就是指对礼形式的坚守;而对礼的“质”的坚守,也就是指对礼内在精神的坚守。从对礼的“文”的固执来看,孔子主要“固执”的是君臣之礼和祭祀之礼;从对礼的“质”的固执来看,孔子主要“固执”的是尽己之情和敬人之意。无论哪种“固执”,从中可以发现其“固执”的标准和尺度是要维护“人伦之序”和彰显“爱敬之情”。所谓“权变”出自《论语》中“可与立,未可与权”。也就是指一种变通。孔子虽然强调礼的重要性,但并不是一味的迂腐守旧于礼,而是在其生活中赋予礼以现实的生命力。《论语》中礼的权变也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根据空间上,地点场合情境的不同而对“礼”进行的一种变用;一是根据时间上,整个时代的变化而对“礼”的一个发展。无论是哪种权变,其应把握两个尺度即以义为尺度,以传承与发展为尺度。对礼的“固执”与权变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两者是相互对立的。也就是“固执”与权变是相互区别,相互斗争的。有的时候是权变优于“固执”,有时候是“固执”优于权变。另一方面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蕴含的。“固执”中所包含权变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礼的形式的权变。权变中所包含“固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礼的内在秩序和精神的固执。另外最终对礼的“固执”与权变是统一于心的,即恭敬之心和仁爱之心。也就是要以心作为“固执”与权变取舍的标准。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通过对礼的权变与“固执”的思考,来为当代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提供些借鉴。一方面从横向的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看,微观可以通过礼的规范来提高个人修养,宏观可以通过礼的规范来更好地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从纵向的时间方面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对礼内在的敬、仁等根本精神的“固执”以“继往”,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对其形式做出相应的权变以“开来”。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cter)是一种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出现的产业组织形式,能够提升集群内部产业横向一体化程度,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而技术创新是长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曾呈奎(1909-2005),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一生致力于海洋科学事业,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几十个新种、几个新属、1个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中,道德修养思想历来是被各代的哲学家所重视。并且在当代,研究传统的道德修养思想也多半是范围集中在历代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上。有很多重要的思想著作都
1.材料和方法1.1.供试品种天优华占(对照)、欣荣优华占、泰优390、隆3优华占、两优336、晶两优华占、隆晶优1212、深优9566、玉香1号、泰丰优2213、隆香优3206、两优228、软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性使用、生产短期化行为等生产负外部性日趋严重。对于如何降低和消除生产负外部性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