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科学的假说的价值入手,提出阴阳、五行两个理论自身就是假说。并围绕这两 个理论,试图澄清中医学中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 一、阴阳学说 本文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历史过程出发,讨论其思维方式(由一股规律到核心规律, 从经验到科学、到哲学)。继而提出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及哲学,即以规律为研究对象,依靠 自身概念而存在,基于对大量现象的模糊的归纳、总结与同知之上。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 系统,罗列了其适用范围、特点(即其独特的分类法),及其局限性。并论述了这一思维方 式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实践中证明它的完善。 本文之所以探讨这种思维方式是因为阴阳、五行理论即是建立与这一思维方式之上的。 在最基本的阴阳系统中自然形成了物象直观和抽象对象的层次。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清晰 地划分这两个层次。 其次就是对阴阳学说实质的探讨,并引入了当今科学学的粗粒化概念。指出阴阳、五 行两种学说的实质就是粗粒化的科学与哲学。并指出中医学中的粗粒化层次规范,即无极 至太极,太极至两仪,两仪至四象,再至八卦,终至六十四卦。进而提出中医学中的二阴 二阳、三阴三阳及五行体系归属于四象系统,并加以论述。 首先是一阴一阳体系,文章借助该体系提出了阴阳的基本原则(包括复杂适应系统概 念、阴阳相互作用的原则、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则),及关键的阴阳基本“自我”发展规 律,一阴一阳体系的适用范围、局限性。 在二阴二阳部分,提出它是集大成的三阴三阳的前身。并分析了续行分类的和按发展 阶段划分的二阴二阳体系。在前一个系统中指出了适用于复杂非适应系统和复杂适应系统 的不同的二阴二阳体系。 在完成了二阴二阳体系之后,才能进入本文的核心部分──三阴三阳系统。阴阳理论 至三阴三阳才真正完成了说明复杂发展变化的系统的准备,它将量变、质变根据阴阳根本性质之不同区别其发展规律并进而分解成为具有不同地位的方面。本系统中不同于一般的 三阴三阳体系的是,它将少阳、太阳、少阴、厥阴作为一个系统中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和 方面,而太阴和阳明则作为整个系统的背景和基础。从而将发展的部分和提供能量部分区 分开。之后,本文对这六个阶段,分别从能量运动与潜势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除去各 阶段的特点以外,文章还给出了对各阶段施加影响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从这一系统中, 我们可以得到阴阳的定义。 二、从阴阳的基础看五行 文章的另一部分是五行的部分,在这一部分讨论了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包括内在概念 的联系和差异。提出五行与阴阳二者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侧重。并分析了五行各自的定义, 生、克、乘、侮关系的实质。 结尾部分简述了本文所述系统与中医学现存理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