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哲学关于“模仿”的定义不仅承认艺术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同时也承认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在西方哲学、文学及批判理论模仿说的基础上,从翻译的本质及翻译模仿说前人研究出发,对葛浩文译作《我的帝王生涯》进行深度分析,对模仿与再创造在文学翻译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证,对片面的翻译模仿观及片面再创造观进行澄清。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模仿行为,但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行为,尤其是文学翻译,它是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克服翻译的局限性,力求达到忠实与创造的统一。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被证明无法实现完全对等,翻译中的再创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它是译者在正确理解原作意图的情况下,合理有意识地改变原作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翻译中模仿与再创造是一种动态的辩证关系,模仿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创造是模仿的升华;此外,模仿从原文文本及译文文本的语言、文化及语篇三个层面对再创造进行规范,以避免翻译的无政府主义并保证翻译的忠实性。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对国内外模仿说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梳理,对文学翻译再创造、汉英文学翻译及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哲学模仿说及中国现代文学在翻译研究中的相对空缺。论文在第三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综合阐述了汉英文学翻译的特点,文学翻译的模仿手段及模仿层次,翻译再创造的必要性及适用原则;在文章的主体个案研究部分,采取文本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分别从语言、文化及语篇三个方面对葛浩文英译本《我的帝王生涯》中模仿及再创造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论证了汉英文学翻译中模仿与再创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