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已发生动摇,原则上政府职能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建设型转向社会服务型。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研究我国政府职能履行情况和转变程度对于研究政府职能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财政支出及其变化基本上反映了一国政府职能的履行和转变情况,因此,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为分析对象,对财政支出公共性的演变过程和建设程度进行考察,从而把握政府职能的履行和转变现状,以期为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借鉴。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财政支出和公共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首先对财政支出和公共性概念进行厘清;然后从存在基础、权力来源、资金来源、支出过程、支出对象以及目标特性六个方面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内涵。第二部分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演变轨迹的描述,得出我国财政支出不断趋向公共性以及我国政府职能逐渐转向社会服务型的结论,同时对财政支出凸显公共性特征的必然性进行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或是推动力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职能的巨大转变。第三部分对我国财政支出公共性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经济性支出比重偏高、内部结构不甚合理;维持性支出不断膨胀、财政消耗严重;社会服务性支出不足、公共化程度不高等三大问题。针对财政支出“越位”“缺位”及公共性不足的现状,进而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市场化程度不高、财力有限、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规范、既得利益难以触动和传统观念困扰等六个方面。第四部分针对前面几部分的分析,借助公共服务基本分析框架,提出了增强财政支出公共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划分财政支出范围、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并进行配套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