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不仅仅是自身建构的过程,还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的有效介入为幼儿理解相关概念、建构相关经验、提高游戏的深度与难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幼儿园一线教师存在对数学核心经验的相关理论掌握不足,缺乏对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学习的关注,对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学习的介入缺乏有效性等问题。由此研究者通过以数学区为研究场域,以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根基,以Y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探析Y幼儿园教师在数学区活动中的介入策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此改善Y园数学区活动中教师介入策略的效果,促进幼儿在数学区活动中核心经验的学习。首先本研究对数学区活动中的教师介入策略进行了理性探析,阐述了数学区活动中教师介入的价值以及教师介入策略使用的应然状态。在应然状态的建构上,研究者认为在数学区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师幼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重视幼儿的自我探究与发现,教师还需向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发挥材料的隐形指导作用。同时教师不仅仅需要促使幼儿在解决问题或是完成任务中同化、顺应相关经验还需要促使幼儿在感知与体验中理解数学经验。数学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关系,教师在介入的过程中还需遵循系统性原则,注重数学核心经验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师的介入要能够将幼儿已有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经验进行联结,同时还需激发幼儿积极学习的心向。其次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实物分析法对重庆市Y幼儿园大班教师介入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学习的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数学区活动开展之前,数学区活动开展中以及数学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所采用的介入策略各不相同。在数学区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主要运用了材料投放策略以及对游戏玩法与规则进行讲解的言语介入策略。在数学区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在幼儿出现错误的操作方式或结果时;幼儿注意力分散时;幼儿未按规定操作有关材料时;幼儿出现重复性操作,其能力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时或是幼儿请求教师的帮助时;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时;向教师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另外教师也常常会出现未基于对幼儿行为观察的直接介入。除此之外在数学区活动开展中,教师在大部分情况下主要采用了言语介入策略、行为介入策略、材料介入策略以及情感支持策略来支持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其中言语介入策略运用得最为广泛,它包括提问式、建议式、告知式、指令式、讲解式、描述式言语介入策略。提问式言语介入策略又包括了教师的直问、询问、质疑、追问。具体的讲有教师通过直问启发幼儿思考;通过直问帮助幼儿明晰材料的玩法及任务;通过直问引导幼儿回忆已获得的数学经验;通过询问来了解幼儿;通过质疑引导幼儿重新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思考;通过追问帮助幼儿澄清思路或帮助幼儿提升操作难度。在建议式言语介入策略上,包括了教师建议幼儿观察;建议幼儿检核自己得出的操作结果;建议幼儿思维外显化。在告知式言语介入策略上包括教师直接告知幼儿答案;告知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告知幼儿相关经验;告知幼儿得出了错误的操作结果以及造成错误结果的原因;告知幼儿材料的操作过程。在指令式言语介入策略上包括了向幼儿提出任务。在讲解式言语介入策略上包括讲解游戏的玩法与规则;讲解数学学习的有关方法。在描述式言语介入策略上包括教师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相关数学概念或是提出数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会通过提供新的的材料来支持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也会借助指示性动作对幼儿给予提示;借助重复性动作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操作方式;借助示范性动作辅助教师的讲解。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安慰、赞扬以及鼓励幼儿。在数学区活动结束后,教师常常会采用环境支持策略,主要是指将幼儿的作品来布置墙面引导同伴间的观察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会采用言语介入策略中的建议式言语,建议幼儿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任务或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对当前的操作进行反思。基于对Y园教师介入策略现状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师介入策略存在的问题包括:(1)材料蕴含的数学核心经验缺乏层次性与连续性;(2)教师重幼儿得出正确的数学结果,轻视幼儿的数学体验;(3)话语信息流多由教师流向幼儿,师幼间缺少深度对话;(4)教师理念与实践存在落差。由此研究者从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对影响教师介入策略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发现教师掌握的数学领域教学知识、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支持信念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比、幼儿园管理制度以及已有培训影响着教师的介入策略。最后从幼儿教师角度以及幼儿园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在幼儿教师角度方面研究者认为教师掌握数学领域教学知识是改善教师介入策略的基础,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是改善教师介入策略的前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改善教师介入策略的关键。作为幼儿园应运用多边学习方式,加深教师对数学核心经验理论的学习;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数学区活动中教师介入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