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高。尤其是2001年以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消耗量每年都在迅速攀升,并且在2003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更是达到了41957万吨,原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更加敏感。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将有助于提前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经济干扰,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之前对于原油价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反应,对股票市场来说研究比较集中在综合股指或者某些与石油联系紧密的行业。而本文不在设定特定的某一行业,而是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对27个不同行业的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在研究中,使用了自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的周数据,建立了VAR-DCC-GARCH模型对国际原油价格和不同行业股指分别建模,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到金融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我们在原模型的基础上替换了EGARCH模型和GJRGARCH模型。主要研究结论有:在样本期间内,所有行业包括国际原油价格的收益率均值均为正,并且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汽车、休闲服务、房地产等行业的收益率均值较高。表明自2000年以来,居民在衣食住行、娱乐、医疗方面的支出增长率高于其他行业。这一定程度表明经济发展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医疗服务的提高速度高于行业发展平均值;VAR模型的分析中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对钢铁、采掘、化工、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商业贸易、轻工制造、农林牧渔行业存在波动溢出效应;汽车行业、公用事业对国际石油价格在9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在95%的置信水平下电子行业与国际原油价格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在90%的置信水平下传媒与国际原油价格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除上述之外的行业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单向或者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对三个模型的对比发现,EGARCH残差拟合只有13组通过了检验,GJRGARCH和GARCH模型的拟合适用行业数量差不多,后者仅比前者多一个采掘行业。三者适用行业存在包含关系,即EGARCH模型适用的行业GJRGARCH也适用,而GJRGARCH适用的行业GARCH模型也都适用。并且根据AIC准则发现,在三个模型全部适用的行业中AIC最小值在EGARCH或GJRGARCH中产生,在只有GJRGARCH和GARCH模型适用的行业中最小AIC值对应的全部是GJRGARCH模型,说明了行业波动是非对称的,而且有些行业的非对称波动是指数式的;根据DCC模型参数检验发现只有房地产行业的a1、b1参数同时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大部分行业都只有参数b1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各个行业和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性存在较强的持续性,同时通过分析各个行业和原油的时变动态相关系数图发现,各行业与原油相关系数并不高,大部分都在0.1左右,但是在特殊时期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3以上。这也充分说明了相关系数是动态变化的。本文在残差拟合中有6组失效,主要是拟合后的残差自相关检验未通过,对于更高阶的滞后模型进行拟合是否适合本文并未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