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患者死亡)。约有4%-20%的肿瘤患者可发生VTE,而在所有的VTE患者中,肿瘤患者占到约20%,并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增加了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亦有研究表明纠正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及时有效治疗血栓栓塞可以改善预后。因而临床上防治VTE是恶性肿瘤治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际上对于肿瘤血栓的防治,尤其是在预防血栓形成,改善高凝状态方面尚未达成明确的协定,而国内对恶性肿瘤VTE的重视度不够,尚缺乏对肿瘤VTE发病情况的相关报道。为提高对恶性肿瘤血栓形成风险的认识,探讨肿瘤血栓防治措施,总结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9例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病例。方法分析总结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在院化疗期间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恶性肿瘤患者之临床表现、相关血液学指标、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探讨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防治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易于血栓形成,尤其是在住院化疗期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9例患者中1例乳腺癌合并肺栓塞(PTE)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死于肺栓塞而未行抗凝及溶栓治疗。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左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天后因经济原因拒行进一步治疗,随诊发现患者患肢肿胀较前加重,复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血栓较前增大。其余7例患者经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华法林维持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静脉血栓较前明显缩小、消失、血流恢复通畅。结论通过对本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恶性肿瘤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诊断、防治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证实了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和华法林在肿瘤血栓治疗中的确切疗效,提高了对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形成的防范意识,有利于减少肿瘤血栓的发生率和死率,改善肿瘤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