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粕对异育银鲫免疫机能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菜籽粕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在研究菜籽粕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的试验中,对照组Ⅰ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试验组Ⅱ-Ⅴ分别以占饲料重33.43%、66.86%的双低菜籽粕和以占饲料重34.97%、69.94%的普通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100%的豆粕蛋白;试验组Ⅵ为商品饲料。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补体C3、C4含量和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菜籽粕的添加量的增加和投喂时间的延长,菜籽粕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补体C3和C4的含量和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呈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含有69.94%的普通菜籽粕的试验组(Ⅴ)变化最早,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含有66.86%的双低菜籽粕的试验组(Ⅲ),在第56d时,试验组Ⅲ、Ⅴ所测定的免疫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含有34.97%普通菜籽粕的试验组(Ⅳ)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补体C3、C4含量也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和对照组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试验组Ⅲ、Ⅴ之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在研究菜籽粕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的试验中,对照组A(a)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试验组B(b)-E(e)分别以占饲料重33.43%、66.86%的双低菜籽粕和以占饲料重34.97%、69.94%的普通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100%的豆粕蛋白;试验组(F、f)为商品饲料,其中A-F组为免疫组,a-f组免疫对照组。结果表明:含有69.94%的普通菜籽粕的试验组(E、e)、含有66.86%的双低菜籽粕的试验组(C、c)和含有34.97%的普通菜籽粕的试验组(D、d)的免疫活性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从免疫后21d开始,试验组(E、e)和试验组(C、c)的所测的免疫指标都和对照组(A、a)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D、d)从免疫后35d开始,就有部分免疫指标和对照组(A、a)差异显著(P<0.05)。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活菌攻毒后发现试验组(E、e和C、c)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a)。免疫组和相对应的投喂相同饲料的免疫对照组相比,受免异育银鲫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补体C3、C4的含量、血清凝集抗体效价都有显著的上升(P<0.05),而受免鱼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虽比免疫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是却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据记录,世界上有石斑鱼百余种,我国已记录有46种。由于石斑鱼形态分类上较为混杂,易造成种类鉴定的错乱。为了更好对石斑鱼种类进行分类鉴别,人们已开始从细胞遗传上进行研究。目
本文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进行遗传关系的分析,以探讨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过程中,双亲对杂交子
本文通过对坛紫菜主要品质指标(藻胆蛋白、叶绿素a、粗蛋白、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准确科学的坛紫菜品质测定实验方法。并以此方法对通过杂交和选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刺参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刺参工厂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了解并掌握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基础知识,为工厂化养
目前很多城市都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努力,经济指标和美化工程固然重要,但是市政工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市政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工程质量的优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6-02  案例教学是19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实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成为案例教学法的发源地。在此之后的数十年里,这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渐渐被应用到其他的大学、高中甚至是中小学的课堂中。1986年,案例教学法被正式写入报告《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 Tea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资助 2013B31;防灾科技学院第四批重点建设课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6-01  高校教学中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任何教育模式都少不了考试。但是目前高校课程改革面临的瓶颈问题是高校考试形式单一死板,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对考试形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以适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