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SET-DT悬浮聚合动力学与成粒过程的关联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ingle electron transfer-degenerative chain transfer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SET-DTLRP)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氯乙烯(VC)的活性聚合,得到结构缺陷少、耐热性好、且含有“活性”碘末端的聚氯乙烯,是制备VC基嵌段共聚物的有效方法。以碘仿(CHI3)为引发剂、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Na2S2O4/NaHCO3)为催化体系,采用水相悬浮方法进行VC的SET-DT聚合时,存在阴离子自由基从水相到油相的扩散过程,因此聚合反应速率与成粒过程相互影响。本文研究了氯乙烯SET-DT悬浮聚合动力学与成粒过程的关联影响,并进一步开展VC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氯乙烯SET-DT聚合反应速率和可控性、拓展PVC嵌段共聚改性具有指导意义。首先,以Na2S2O4/NaHCO3为催化体系、CHI3为引发剂进行VC的SET-DT悬浮聚合,在5L耐压聚合反应釜中并行建立了在线动力学检测和在线粒径分析系统,分别测定聚合过程的单体转化率和液滴/聚合物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研究分散剂浓度和种类、搅拌转速等对聚合反应速率和PVC颗粒形貌的影响,发现当分散剂全部采用改性纤维素(A4M/65SH50)且浓度过大时,反应迅速甚至出现失控;反应速率大小顺序:分散剂全为改性纤维素的聚合(A4M/65SH50)>改性纤维素/聚乙烯醇(65SH50/KH20)复合的聚合>全为聚乙烯醇的聚合(KH20/B72);聚合初期,液滴/颗粒破碎速率大于聚并速率,液滴/颗粒粒径分布朝小粒径方向移动,Sauter平均粒径先降低;之后液滴/颗粒聚并速率大于破碎速率,液滴/颗粒粒径分布朝大粒径方向移动,Sauter平均粒径增大;在聚合转化率达到30%左右时,液滴/颗粒不再聚并和破碎,直至反应结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 PVC颗粒的形貌,分散剂全为纤维素得到的PVC不含皮膜结构,初级粒子及其聚集体结构外露,因此阴离子自由基SO2-·扩散进入液滴/颗粒阻力小,聚合反应速率最大;而当分散体系中包含PVA时,颗粒存在皮膜结构,对自由基SO2-·扩散有阻碍作用,反应速率相对较低。据此提出了氯乙烯SET-DT悬浮聚合的宏观成粒机理。通过改变单体/引发剂配比,合成了不同分子量、分子链末端以碘为主的PVC(I-PVC-I)树脂。其次,研究了以CH3和I-PVC-I为引发剂、Na2S2O/NaHCO3为催化体系的丙烯酰吗啉(NAM)的溶液SET-DT聚合,阴离子S2O42-和阴离子自由基SO2-·之间存在可逆平衡反应,DMF溶液中平衡反应常数最大,NAM反应速率最大;[NAM]/[CHI3]比为500时的聚合速率>[NAM]/[CHI3]比为200的聚合速率>[NAM]/[CHI3]比为1000的聚合速率。以不同分子量的I-PVC-I为引发剂,进行NAM扩链合成PNAM-b-PVC-b-PNAM共聚物,发现I-PVC-I分子量越大,嵌段共聚反应速率越大,这可能与体系黏度有关;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证明PNAM-b-PVC-b-PNAM共聚物成功合成;PNAM-b-PVC-b-PNAM共聚物有两个玻璃化转变区;聚合物溶度参数计算表明PVC和PNAM不互容;AFM观察旋涂膜发现PNAM-b-PVC-b-PNAM共聚物自组装形成“海-岛”结构,随着PVC含量的增加,“岛相”PVC逐渐增加直至聚并。最后,以I-PVC-I为引发剂、Na2S2O4/NaHCO3为催化体系,合成聚甲基丙烯酸酸缩水甘油酯-b-聚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酸缩水甘油酯(PGMA-b-PVC-b-PGMA)共聚物,发现GMA嵌段共聚速率普遍较慢。通过核磁分析发现部分I-PVC-I未参与嵌段共聚,产物为未反应的I-PVC-I和PGMA-b-PVC-b-PGMA共聚物的共混物。聚合物溶度参数计算表明PVC和PGMA不互容,AFM观察旋涂膜发现,随着PVC含量的增加,“岛相”PGMA逐渐聚并。将合成的PGMA-b-PVC-b-PGMA共聚物用作PVC/低熔融温度尼龙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发现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对共混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其他文献
液滴定向输运是自然界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众多领域:如微流体控制、液体节能传输、生物医药诊断、干旱地区水收集、沸腾传热及减阻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能源消耗尤其是建筑能耗逐年剧增,能源供需矛盾、能源利用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缓解能源供给困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是保证资源全面节约和能源循环利用等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潜热存储材料能够可逆地存储/释放大量相变潜热,具有储能特性。将相变材料应用于水泥基建筑材料中,可达到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的目的,是目前建筑节能领域的研
微叠层复合材料的研究起源于贝壳珍珠层,其整体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远远高于基体霰石相,这种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金属相互结合制备出的叠层复合材料也越来越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由带有非线性扩散系数的非自治随机p-拉普拉斯方程生成的弱平均随机动力系统的弱平均随机吸引子和由带有线性扩散系数的非自治随机p-拉普拉斯方
【关键词】晚清;专利制度;演变  专利制度是利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国人的专利思想是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本国实业和科技的发展。  一、起源——太平天国时期  洪仁玕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在香港、澳门等地接触到资本主义思想,对西方制度、科技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1859年,洪仁玕将资本主义制度的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都开始尝试实行绩效管理,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本文以D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小型企业在实施绩效管
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关键性任务之一,也是图像识别、分析、理解的基础。近年来,特别是在深度学习的提出以后,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案,在存在大量高精
本文在传统生态护坡基材的基础上提出电热生态基材概念,通过加入导电相材料创造性地使传统生态基材得以导电发热。为得出电热生态基材植生性能、电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从而探索电热生态基材的实际应用情况。本文主要展开了三个试验:盆栽种植试验;电热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阻率试验。具体的工作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16组不同比例的电热生态基材,进行结缕草盆栽种植试验,并监测种植过程中结缕草发芽率、
植物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代谢是一条流经多种细胞器且调控机理复杂的代谢途径。虽然光呼吸作用的过程消耗了植物一部分光合固定碳和能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但研究发现,光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收集环境电磁能量来解决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的供能问题,已受到各界的关注。近年来,电磁超材料对电磁波性能调控的发展,为电磁能量收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基于等效媒质理论,研究用于电磁能量收集的超表面,针对极化不敏感特性、宽入射角特性以及与整流电路的结合等三方面进行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第一,提出两种单孔宽角度极化不敏感电磁能量收集超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