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是新中国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周恩来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实践却不是一蹴而就,他的世界观并不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开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周恩来是在逐步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之后,信仰开始转变,主要经历了朴素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个阶段最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终生信仰,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接受及实践过程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正文主要以青年周恩来的著作和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作为依托,对相关史料及其他研究成果进行学习,以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和实践为主要线索,详细探究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及运用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思考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运用过程对当代青年的经验启示,启发当代青年继续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时刻牢记中国梦的理想愿望,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矢志奋斗。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接受及运用的各类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国内外的时代背景、传统的家庭教育、东西文化兼收并蓄的新式学校教育为主,主观因素以个人理想、个人意志为主。其中时代背景包括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旋律,欧洲、俄国、日本情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国内背景包括当时政治制度的变化,文化观念的变化。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从朴素的爱国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过渡;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以马克思主义学说阐述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淮安到沈阳读小学期间,周恩来形成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南开求学时期,他初具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赴日留学期间,周恩来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时期,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萌芽,直到旅欧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刘清扬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以马克思主义学说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问题进行全面剖析。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具体运用过程主要体现在对统一战线观点的实践、武装斗争观点的实践、人民战争观点的实践、军队建设观点的实践、妇女解放观点的实践等方面。同时,青年周恩来通过报刊、学校机构等媒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接受和实践的历程对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这也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期当代青年能够坚持辩证法,合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强民族责任感,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积极投身实践,将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力量,不断探索求新,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磨练坚毅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