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间包是炼钢生产流程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缓冲作用,其冶金功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连铸坯的质量。现在广泛使用流动控制装置来改善中间包内的钢液流动行为以加强夹杂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包是炼钢生产流程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缓冲作用,其冶金功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连铸坯的质量。现在广泛使用流动控制装置来改善中间包内的钢液流动行为以加强夹杂物的上浮去除,传统的中间包流动控制装置包括坝、堰和抑湍器等,这些控流装置虽然可以控制钢液的流动并提高其清洁度,但占用了中间包内的有效容积,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此外,由于钢液冲刷耐材控流装置而将耐材颗粒带入钢液,导致钢液的二次污染。电磁场非接触式控流技术可消除上述弊端。本文研究了在中间包内应用电磁场进行流动控制的效果,考察了不同参数对中间包电磁控流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中间包流动的最优电磁流动控制装置参数,对中间包电磁流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这种新型中间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磁场作用下中间包三维非等温流动和传热稳态数学模型,以磁感应强度、磁极宽度和磁极高度为变量,使用Fluent商业软件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中间包内钢液流动及传热特性。在得到稳态流场的基础上求解了非稳态组分传输方程,计算过程中监控中间包出口处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据此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的RTD特性。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控流装置与电磁控流装置的控流效果。研究结果总结如下:在垂直于中间包主流股流动方向施加稳恒磁场时,电磁力抑制了部分流股沿包底的流动,减少了短路流,使活塞流体积增加,死区体积减小,延长了中间包内钢液的平均停留时间,有利于中间包内夹杂物的上浮去除。中间包电磁流动控制效果主要取决于磁感应强度和磁极宽度,即电磁抑制强度(BW)。从电磁流动控制效果分析存在着临界电磁抑制强度(BWc)。在本研究条件下临界电磁抑制强度(BWc)为160T·mm。本研究条件下达到优化流动控制效果的最优电磁控流装置参数为:磁感应强度为0.55T,磁极宽度为200mm,磁极高度为550mm,磁极中心线距注入水口中心线距离为300mm。
其他文献
在海洋独特的生态环境中,海洋共附生微生物与无脊椎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共生机制,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因此,海洋共附生微生物作为可持续开发
随着我国轻量化概念的提出,液态模锻作为一种先进的铸造工艺在生产中开始得到应用。该工艺是通过压力将液态或半固态金属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充填整个模具型腔,然后使金属液在凝
氨基酸镁(钙,铁,锌,和铝)等氨基酸金属络合物,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和动植物金属补充剂。其中,甘氨酸镁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稳定性,高吸收率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
巴西橡胶树是天然橡胶的重要商业来源。天然橡胶是橡胶树乳管细胞内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顺式-1,4-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的合成主要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完成的。尽
石墨烯材料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及优异的性能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超高的透明度,优异的导电性及良好的机械韧性使其可替代传统的ITO材料,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应用于各类有机光电器件中。在众多合成方法中,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基底和精细控制生长参数,制备出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然而,石墨烯薄膜作为电极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中还需进一步的转移及图案化工艺,工艺要求保证
抗体在癌症治疗和免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抗体药物作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有着广阔的市场。目前,蛋白A亲和层析(Protein 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是用于抗体纯化最常用的色谱
真空-固体绝缘被广泛应用于真空断路器、脉冲功率设备、高功率微波介电窗等真空设备上,聚合物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卓越的电气性能和低廉的成本被广泛于真空-固体绝缘系统的
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制备的快速发展,固-液间的润湿行为和界面特征成为研究焦点。异种材料之间的润湿行为和界面特征在材料制备和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力和性能影响显著,因此明确研究固-液间的润湿行为和界面特征对复合材料合成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鉴于此,本研究以Ti基非晶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阐明其与氧化铝之间的高温润湿行为及界面特征。本文中,首先探究温度、熔滴质量和保温时间对
H7N9禽流感病毒表面基因来自野禽H7和N9亚型病毒,内部基因来自家禽H9N2亚型病毒。自2013年出现了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确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力量支撑。然而,国内外工作场所普遍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正在悄无声息地恶化人际关系,不仅伤害着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消极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工作绩效,甚至阻碍员工实施角色外行为。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员工创新行为、知识共享和政治技能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