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型的清洁高效能源——核能,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它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益处、提供方便的同时,一旦利用、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间接或直接的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进而引发灾难。如何有效地妥善处理放射性核废物,已经成为影响核能利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化学元素锝(Tc)是主要的放射性污染物之一,它也是过渡金属中唯一所有同位素都是放射性的元素,化学行为极其复杂,且危害非常大。一般条件下锝以高锝酸根(TcO4-)的形式溶解于水溶液或土壤中,难以被土壤或者沉积物固定,所以要将高价态的Tc(VII)还原为难溶的Tc(IV)。本论文实验以物理、化学性质都与锝极其相似的非放射性元素铼代替锝,进行实验研究与讨论。本研究初步利用实验室合成的黄铁矿来还原固定土壤和地下水中的ReO4-离子,对动力学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考虑不同因素对还原固定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黄铁矿对铼的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得到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0068h-1;在pH值为4.1及4.9时,FeS2对铼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9%以上,并在pH为4.1时,还原反应进行较快;在pH值相同的条件下,TOC投加浓度的大小几乎不影响合成的FeS2对铼的去除率,但会影响其反应速率,投加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反而降低,未加入TOC时,速率最快。最后,进行了柱子的动态模拟实验,通过采用石英砂与黄土两种不同的介质,对ReO4-离子的迁移规律及合成的黄铁矿对ReO4-离子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相同的条件下,石英砂柱中,黄铁矿处理后,铼的出峰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无滞后现象;而在黄土土柱中,黄铁矿处理后,铼的迁移有明显的滞后现象,说明在铼的迁移过程中,仅2cm厚的黄铁矿就有着明显的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