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症候”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先勇是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创作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本文采用“症候”分析的方法,旨在通过文本细读,探讨白先勇小说的“症候”特征及其生成动因。   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怀旧情调与悲观色彩向为论者所关注,这形成其显著的情感特征。本论文结合作家经历,探讨其之于“情感结构”形成的重要意义,旨在思考怀旧情调的生成机制,以及怀旧与悲观的“合谋”所营造的独特的审美效应。   本文通过对白先勇小说中两性形象的梳理,深入探讨作家的性别倾向在书写过程中的投射。本文认为,女性形象的反欲望倾向并非“厌女”一说所可阐释,它包含着作者社会性别与心理性别的纠缠互搏;在某些男性形象中,依稀隐匿的自恋与依恋,与作家的童年经历若有关联;同性性爱与异性性爱在白先勇的小说文本中有着不同表述,此“症候”折射了作家的性价值的某种取向,而这一取向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   “症侯分析”关注小说的细节描述,认为这是小说的精神要义所在,本论文立足于白先勇小说的细节解读,探讨作家个人体验与文本书写间的隐秘关联,并由此验证小说创作的内在机制:经验的拆解与隐藏。
其他文献
徐迟是跨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的诗人和报告文学家。从六十年代发表《祁连山下》始,正式奠定了其报告文学的发展走向,也初步确立了他在报告文学史上的地位。七十年代末,徐迟《
在汉语词汇学习当中,汉日同形词既是日本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桥梁”,又是“绊脚石”,是对日汉语词汇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偏误分析研究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对汉日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