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磨蚀作为新兴领域正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转向语言子系统的磨蚀,尤其是词汇磨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就该方面展开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本研究基于倒置假说与选择性假说理论,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不同水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般词汇在一年后是否发生磨蚀?若发生,其磨蚀程度与形态如何?(2)不同水平学习者在技能层面和语境层面词汇是怎样磨蚀的?(3)磨蚀前外语水平与技能和语境对词汇磨蚀有无交互作用?通过上述问题,试图探讨三组不同水平母语为汉语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般词汇磨蚀的存在并描绘磨蚀的程度与形态;探索不同水平学生在技能与语境层面磨蚀的选择性;并结合理论对词汇磨蚀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该研究采用标准组设计。通过英语学习调查问卷,筛选样本,最终选择闽南师范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和三年级各90名学生作为被试,即两组受试对象。2014年6月对受试进行词汇磨蚀测试,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词汇水平测试卷,该试卷包括15道单词多项选择题、15道句义多项选择题、15道翻译题、15道填空题。采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中描述性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组不同水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间隔一年后词汇磨蚀确有发生,磨蚀前外语水平与词汇磨蚀的质与量呈反比,符合倒置假说。词汇磨蚀整体形态呈递减趋势,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词汇磨蚀呈先快后慢抛物线。在磨蚀内容上,词汇的磨蚀具有一定选择性。技能层面上,产出性词汇比接收性词汇磨蚀更为严重,中水平组尤为明显;在语境层面,虽然无语境与有语境下词汇磨蚀均很严重,但是两者并无差异。在磨蚀的原因上,个体磨蚀前外语水平、技能与语境三者共同作用下对词汇磨蚀产生一定的作用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词汇能力磨蚀的存在性、选择性以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探索词汇磨蚀发生的内在规律,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抵御词汇磨蚀方面提供一定的启示:教师需帮助学生控制词汇产生磨蚀量变;了解磨蚀词特性从而进行多元化教学;加固易蚀词针对性教学。学生则可通过多种途径保证词汇量输入;结合受蚀词特点掌握多种词汇学习策略;技能与语境相结合复习和巩固受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