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s16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一般流行病学研究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部2010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2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21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占我院同期入院患者总数的1.28%。男性167例,女性154例;60岁以上人群(34.0%)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54.8%);单间隙感染145例,占45.2%,多间隙感染176例,占54.8%,颌下间隙在单间隙感染患者和多间隙感染患者受累间隙所占比率分别为43.5%和38.6%。合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气道梗阻最为常见。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颌面部疾病,其中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的对病灶牙进行相应处理,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应尽快对症处理。实验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微生物学及抗生素特点的临床研究目的:调查来我院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学和抗生素特点,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2010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2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学及抗生素敏感性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为脓肿切开引流,效果较佳。分离出的最常见的菌群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化脓性链球菌。分离出的菌群中,92.9%的菌群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31.2%的菌群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耐药性,54.5%的菌群对红霉素有耐药性。结论:脓肿切开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可以较好的控制感染。头孢唑啉可以作为我科首选经验用药。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会变化的,必要时可以更改治疗方案。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抗菌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其他文献
HACCP信息化是HACCP体系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基础数据库、辅助决策模型、信息交流平台、HACCP管控系统等。HACCP信息化对确保食品安全、简化HACCP体系实施、提
蒸汽管网系统是公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企业安全、稳定、长期生产的保证。蒸汽管网用能优化,对降低乙烯能耗,提高石化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工业和完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配合内服强腰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ou′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本文旨在开发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复方柴胡人参分散片,并对柴胡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经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3%,乙醇用量1:4.3(柴胡粉末/g:乙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手性氮杂环卡宾钯络合物的反应性能研究;第二部分是在我们小组工作的基础上,拓展了有机膦化合物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范围。其中包
以TiCl4为原料通过加氢的方法一步合成锐钛矿TiOx,并用于可见光下产氢。利用XRD、TEM、紫外可见漫反射,XPS和氮气吸附解吸附等表征方法研究样品的物理性质。该方法合成的锐钛
为了调整、优化豫东辣椒产区品种结构,筛选适宜的越夏辣椒优良品种供菜农使用并满足市场需求,以‘绿剑’、‘永利109’、‘博研168’、‘极品158’、‘香辣4号’和‘黄金龙’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一种嗜热、好氧的G+杆状细菌,该菌分布广泛,其能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多种抗生素和酶类物质,是目前生防细菌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类细菌。本实验室在
本文分别通过过渡族元素Ti、Cr掺杂及C掺杂,缓解非晶碳(a-C)薄膜及TiN、CrN薄膜的内应力;增加膜基间粘附强度;提高薄膜硬度;并系统地研究了过渡族元素Ti、Cr掺杂量对a-C薄膜及C掺杂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在22℃和6℃下贮藏期间NAD激酶(NADK)活性、冷害发生情况、膜渗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