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影响下青海湖湖滨区藏族社区空间生产研究——以黑马河社区为例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epwq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湖旅游空间已经由传统景区拓展到城镇、乡村,在旅游影响下青海湖湖滨区藏族社区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列斐伏尔建构了空间本体论的三元一体社会理论框架,空间生产理论为研究旅游影响下的社区空间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本研究以黑马河社区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资料,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借鉴列斐伏尔的三元一体社会理论框架,分析了黑马河社区的空间生产过程、空间生产主体、空间生产感知。其中,通过游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获取一手数据资料,采用软件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游客感知的黑马河社区空间生产。在此基础上,找到青海湖湖滨区藏族社区——黑马河社区空间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为青海湖湖滨区藏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在旅游影响下,黑马河社区的空间生产在时间序列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黑马河社区的空间生产经历了空间生产缓慢发展、空间生产快速扩张、空间生产规划发展三个阶段。黑马河社区空间生产面临着在社区道路、环卫设施、给排水设施、电力通讯设施、规划布局等方面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2)黑马河社区空间生产主体主要包括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地方政府、经营商户、居民、游客等。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地方政府等主体凭借规划作用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权力,这些主体所占据的空间即“空间的表征”,在空间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而经营商户、居民、游客等主体在空间生产中占有权力较小,所占据的空间为“表征的空间”,在空间生产中处于弱势地位。黑马河社区空间成为了各方生产主体利益角逐的场所,空间生产实际上是各生产主体的博弈过程。  (3)在黑马河社区空间生产感知上,游客认为社区旅游整体发展状况一般。游客选择黑马河社区旅游的主要取向是自然景观,具有民族特色文化景观还需要进一步发掘与开发。游客认为社区治安状况和旅游纪念品的民族特色较好;对黑马河社区整体面貌、公共环境卫生、生态环境保护、餐饮设施与服务、住宿设施与服务、交通设施与服务、购物场所与服务、居民好客程度、饮食的民族特色、娱乐活动的民族特色、能够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评价一般;对黑马河社区景点旅游设施与服务、娱乐场所与服务、建筑的民族特色、住宿的民族特色、能够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能够了解当地的文学艺术评价较低。  (4)针对黑马河社区空间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空间生产的优化策略,为包括黑马河社区在内的青海湖湖滨区藏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理论,突破了传统平面直轴坐标系统的限制,拓展了量化图形的制图空间,提高了平面坐标系统下地学量化信息图形可视化的适应性,以及对信息的描述与展现能力。在曲
优化土地供应是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致力于实现两方面的研究目标:一是探索土地供应市场实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理论提炼与方法论总结提供素材。二是依据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外出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城镇居民快节奏工作、生活之余放松身心的首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也变得多姿多彩.笔者从生活中绚丽的百花园里采摘几朵鲜艳的数学小花,供同学们欣赏。
中国面临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尤其是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海河流域。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起了河道干涸、湿地萎缩、山区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