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99年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近十余年来老年人口的比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一方面现状社区养老设施的配置不能够满足老年人日趋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社区存在养老服务资源较为分散,利用率不高,设施使用不便的情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与布局方法,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社区养老设施为研究对象,选择广州市的若干典型社区为样本,调研老年人日常活动行为特征,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样本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现状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三个典型布局特征的社区进行养老设施布局优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具体内容有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提出选题的背景,总结有关于养老设施配置及空间布局、仿真模拟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明确研究对象、目的、意义、内容与研究框架。第二章研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理论背景和广州保障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实践现状。包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理论变迁及国内外规划经验总结,对比配套设施空间布局方法,概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常见布局类型,归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评价的关键因子,并具体分析了广州保障性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演变特征。第三章阐述研究设计方案。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现状调查、网络大数据调研及行为模拟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的确定,介绍了行为模拟的原理及行为模拟软件的选择依据,搭建出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的逻辑框架。第四章根据前文所做的调研及相关网络数据调查,分析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并探讨其基于Anylogic平台的仿真表达,以此作为行为仿真模型中智能体行为规则制定的数据支撑,对三个样本社区的设施配置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确定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及内容,以此作为行为仿真模型中环境建模的现实依据,总结分析了广州市既有保障性社区的满意度现状及现存问题,作为后文布局优化的目标。第五章基于前文方案设计及调研分析,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状况的仿真模型并验证其与现实状况的匹配度,基于社区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相关理论与实践,借助仿真模型,从道路适宜性、设施服务范围、聚集度、设施活跃度四个方面对三个样本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绩效进行定量评价,提出优化布局方案并进行仿真评估。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及相关调研分析,总结样本社区养老设施的合理配置方式、空间布点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文一方面从老年人日常行为特征和设施使用需求角度,对不同规模保障性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与布局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优化改进建议,另一方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与老年人日常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可量化的设施布局仿真模型技术思路,以期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