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

来源 :沈阳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长大计,德育为本。小学生的道德状况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下养成的,而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道德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教育通过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尤其是专门的德育课程能够达到直接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目的,而德育课程实施对小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探究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情况,本研究以B小学为例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具体介绍了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B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德育课程概述。分别对德育课程、课程实施、德育课程实施这三个概念进行界定,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理论,将德育课程体系分为三类: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并介绍了德育课程实施的特点。本研究还对B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概述,包括B小学简介及课程理念、德育课程目标、德育课程实施原则、德育课程实施组织结构、德育课程内容。第三部分为B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分别从认识性德育课程(以“东西文明相交融”教学案例为例)、活动性德育课程(以节日课程等为例)、隐性德育课程(以文明雅行评比为例)具体案例入手,详细的介绍了B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B小学在德育课程实施方面的不足与建议。B小学在德育课程实施方面的不足主要有:认识性德育课程内容局限;活动性德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校内外资源开发不够;基于该学校的德育课程实施的不足,其相应的建议为:希望通过注重课堂教学,强化教师德育内容渗透意识;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完善活动性德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合作,充分利用隐性德育资源。以此来提高德育课程实施的效果。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不丢老祖宗,敢于坚持:不盲目崇拜、敢于超越;不拘泥结论,敢于突破;不因循守旧,敢于创
资本主义并没有如预期般穷途末路,反而发展到了一个更为夺目的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资本剥削更为贪婪地渗入全球各个角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金融资本的不断壮大并扩张至
<正>目前在福建栽培香菇主要有反季节栽培(1-2月接种,4-9月出菇,宜在高海拔山区种植);常规栽培香菇(8-9月接种,11月-翌年3月出菇);越夏栽培香菇(4月接种,9月-翌年3月出菇),三
主要介绍“贴必定”BAC防水卷材(湿铺法复合双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预铺反粘技术的原理、验证试验结果以及工程应用技术,同时指出应用该技术可达到节能、节材、环保的效果
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对推进党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必须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不动摇、不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非凡的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也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现实实战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未来社
[摘 要] 目前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的文章,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问题谈及甚少。在制作《纲要》多媒体课件时,要着重从内容上下工夫。课件内容的选择有四个技巧:一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二要体现内在的逻辑性;三要经典精炼、适度适量;四是要体现历史人物的魅力。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课件 内容选择  自2005年国家教育部规定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以
电子党务既是高校反腐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党建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对民族地区电子党务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电子党务建设,提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