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暗的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各流派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以马洛的刚果之行为背景,旨在探讨马洛人性的回归。从小说内容来看,马洛一直崇拜库尔茨。在非洲寻找库尔茨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把库尔茨作为人生楷模到与之保持距离的变化,从被原始的诱惑吸引,到最终成功地抵制了各种诱惑,甚至放弃了库尔茨让他继承的事业,最终回到欧洲,成功地回归了人类文明。库尔茨是一面镜子,照亮了马洛心中的秘密,也反映了被文明包裹的原始的心是黑暗的,充满了邪恶,揭示了马洛的非洲历程实则是“自我”发现之旅,人性回归之旅。因此,我的论文将探索马洛的非洲之旅,通过对马洛精神历程的探索,展现马洛的自我反省,揭示他人性回归的秘密。本文运用殖民主义、象征主义分析马洛在非洲旅行中的心理变化,揭示马洛在非洲的旅行本质上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并引导他回归人性。第一章:作者的成长历程及其对其作品的影响。康拉德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忧郁。这些都形成并加深了他对殖民压迫的仇恨,播下了探索“人间邪恶”的种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文学创作的“梦想”。《黑暗之心》是根据康拉德1890年在刚果的经历改编。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疯狂时刻,康拉德率领一艘船前往非洲,在那里他听到并目睹了欧洲殖民者在基督教文明和进步事业的掩护下犯下的滔天罪行。他看到了欧洲白人对非洲黑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对欧洲白人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在非洲的野蛮行径深感震惊。第二章:马洛的工作——发现原始的人性。象征能够呈现思想,并赋予作品意义。康拉德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营造了一种情感和精神氛围,激发了人们对殖民主义的仇恨。这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马洛深入非洲腹地不仅追寻库尔茨,而且随着航程的推进,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康拉德生动地展示了马洛的矛盾,表现了“道德”与“非道德”的斗争、“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正是因为对库尔茨的追寻,马洛才有机会认识另一个自己。第三章:马洛对库尔兹的认识-从楷模到魔鬼。马洛起初很欣赏库尔茨的才华,因此他有一个强烈的朝圣梦想。然而,随着追寻的进行,他所看到和听到的却是库尔茨越来越不人道的“暴行”,库尔茨已经被邪恶吞噬。这一章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他人眼中的库尔茨和马洛眼中的库尔茨。他们之间的差异导致马洛重新思考库尔茨的行为和殖民主义本身。第四章:马洛人性的回归。作为两个来自欧洲文明的非洲侵略者,马洛和库尔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马洛能够从非洲的原始土地上全身而退,回到欧洲文明的怀抱,而库尔茨只能留在非洲的土地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黑暗的心》的表层结构是对非洲的探索之旅,而深层结构则是对人性的探索之旅。小说探讨了人性的二重性,特别是人的心理潜意识部分。库尔茨远离文明社会的束缚,抛弃了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当他置身于荒野的丛林中时,他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潜意识被各种欲望控制,使他失去理智。与库尔茨不同,马洛逐渐完成了对“自我”和道德的救赎。在丛林深处,马洛变得更加睿智,然而库尔茨却被困在道德黑暗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