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赫斯的思想关系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y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泽斯·赫斯,马克思昔日的导师、后来的同事,亦是德国第一批宣传共产主义的第一人。在马克思将异化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并形成共产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前,赫斯起了思想引导的作用。根据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研究,赫斯甚至还参与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写作。《形态》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亦是马克思与赫斯交往合作的分节点。本文尝试运用文本、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范式,以《形态》为中心去研究赫斯的思想以及他和马克思之间的理论关系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是如何从受赫斯影响并最终超越赫斯,以厘清两者之间的思想关系。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关注和选题依据、关于“马克思与赫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题写作脉络、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写赫斯及其与马克思的交往和分歧,主要梳理赫斯的生平、著作及其与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德法年鉴》时期以及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交往和1846年到1848年出现的马克思与赫斯的立场和思想分歧;第三部分写《形态》前的思想引导关系,主要论述赫斯在走向费尔巴哈、转向共产主义和经济学话语等方面引导了马克思;第四部分写《形态》中的思想融合与批判关系,具体阐述马克思与赫斯在共同回击鲍威尔等人以及对真正社会主义批判方面的思想融合于批判关系;第五部分写马克思与赫斯的思想超越关系,主要从核心概念的重建,理论内容的超越以及自身理论旨趣的确立三方面阐述马克思在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对赫斯的超越并分析超越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主要总结前文所述的马克思与赫斯的思想关系变化过程,从其发展的脉络概括出马克思思想的最终形成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的紧密联系以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理论特质。
其他文献
马克思和阿伦特是生活在两个不同年代的人物,由于理论背景、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二者对幸福的认识,以及对资本主义时代下的幸福观有着各自的理解。马克思是站在解放全人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新华书店总店旁,一座绿树掩映的庭院中耸立着一幢杏黄色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当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深秋时节,我特意西出阳关,慕名来到此地,拜谒中共“一
合肥地区的火笔画作为一项极具群众基础的民间工艺美术,曾经广泛流传于江淮流域,并与芜湖铁画齐名。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一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却日渐凋零。火笔画一步一步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大背景下,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民族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思想果实,是我党开展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
青年黑格尔派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从而由青年黑格尔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世纪
<正> 铍化合物引起的皮肤溃疡(简称铍溃疡)一般多是由于皮肤表面先有小的擦伤,再接触铍化合物及其溶液所致;在接触氟化铍的工人中,由于氟化铍的微小颗粒落到完整的皮肤上而没
期刊
毛泽东群众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群众问题的科学观点和科学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是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