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语篇的分析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分析研究多半是从对比语篇的词汇特征,修辞结构和句法特征等语言学角度出发;还有一些是从各种语篇体裁的构成入手,进而分别对其各个构成部分的词汇、修辞、句法等特征进行更为细致的对比讨论。提到对比语篇的体裁,先前研究多数都被限制在文学作品领域,而像政治新闻语篇这种公共传媒交际性语篇却被很少涉及。本文力图既借鉴前人研究,又自创新路,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别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三个角度对中美的政治新闻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他们所具有的不同语体特点。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对比分析和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本文共收集了自从1990年以来的10篇政治新闻,其中英文五篇,汉语五篇。这十篇政治新闻均选自具有世界范围发行量和广泛读者群的主要报刊,如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这些报刊均能真实地反映当今通用的英汉两种语言标准的使用规范。因此本文立足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并结合语境理论,在对英汉政治新闻语篇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采取描写、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出它们在语言实现手段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现将对比结果总结如下:从实现概念功能的角度,其对比分析结果为:在及物性过程的选择方面,英汉政治新闻语篇都以物质过程为主,话语过程和关系过程为辅,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却很少涉及,这是由政治新闻的语场和语旨决定的;在语态选择方面,英汉语篇虽然都以主动语态为主,但是被动语态在英文语篇中的比重远远地大于在汉语语篇中的比重,这归结于中美表达习惯的不同。从实现人际功能的角度,其对比分析结果为:在英汉政治新闻语篇中,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占的比例最高,将来时态比例较低,仅仅出现在记者或某些政府官员对该政治事件做出的未来发展预测中。情态动词在英文语篇中的出现频率相当于能愿动词在汉语语篇中的出现频率。从实现语篇功能的角度,其对比分析结果为:在英汉政治新闻语篇中,大多数的小句语序是正常的,为无标记主位,符合提供信息的需要。有标记主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