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对2013年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劝谏功能的阐释力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框架最早是由C.J Fillmore (1975)引入到语言学并将其逐渐发展起来。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框架是人们在体验某种特定经验和情景时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认知架构,这种架构提供的情景认知和概念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已知信息和未知世界的有效关联。同样,隐喻也被认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作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认知机制,有助于人们理解新事物,辨识事物存在的意义。因此,框架与隐喻在人们认知新事物时可以相互关联。隐喻广泛地存在于不同语言形式的语篇中,尤其经常出现在政治语篇中。前人的研究指出: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具有构建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强大的劝谏功能。然而关于隐喻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研究却很少见,同时也,也没有对此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研究。笔者在有限的文献中了解到,Lakoff曾从框架理论角度对隐喻的意识形态构建功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但他的研究却并未涉及隐喻的劝谏功能。受到Lakoff研究的启发,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切入,试图通过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发表的国情咨文,对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劝谏力做探索式的研究。本研究结合了定量的分析概念隐喻在该语篇中的使用情况,绘制了各类隐喻的分布图和比例图;并从框架理论中预设和凸显这两个理论组成部分定性分析各类隐喻使用的政治涵义和劝谏力。通过如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奥巴马总统2013年发布的国情咨文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类型的概念隐喻,其中主要有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拟人和冲突隐喻;2.在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统所使用的隐喻具有强大的劝谏力和说服功能,有助于他推行新政策,树立政府形象,实现其政治意图;3.框架理论能够对政治语篇中隐喻的劝谏力进行系统地阐释。其中预设和凸显这两个理论组成成分最能从认知的角度说明奥巴马总统使用隐喻具有的说服力和劝谏效果。本研究的尝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未来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其他文献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在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广泛使用的有机酸盐。培养基组分对黑曲霉菌种的生长及生理代谢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葡萄糖酸的产量。实验在摇瓶水平上利用响应面分析
员工关系行为在华人组织中普遍存在,而且对领导下属关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对领导下属关系质量的研究有很多,关于领导下属关系质量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研究结
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语言。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合作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因此在很多重要会议与国际场合,都会有母语非英语的发言人使用英语发言,他们浓重的口音给译员带
创业的能力和动力是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核心,也是提高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本质条件。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来自对创业的兴趣和态度,以及能力和需要等形成,而大学生创业能力
同传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人讲话的情况下将其所说话语不停顿地传译给听众的口译形式。同传的时效性和即席性很强,听说时差(Ear-to-Voice Span)非常重要,译员需要处理的信息
本文以日语教材中有关条件句「ば」、「と」、「たら」、「なら」四种形式的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对先行研究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项目提出、用法说明、练习题、汉日对应
在我国大力推行建筑节能的背景下,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间接连接供热系统中,存在大量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共用一个二次网热源的现象。现有城镇供热大部分仍未
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速度低,提速难,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差,脱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输需要,且速度过低容易引起车轮减载增大脱轨可能性。故在保证行车安
<正>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加速了关东军的覆灭。苏联红军的这一历史功绩早已成为世人所公认。但是,人们在对其研究之时,往往忽视了作战过程中的某些失误。本文对此做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绅阶层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晚清以降,社会危机四伏,新旧嬗替的社会变革废除了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直接中断了乡绅阶层的继替,导致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