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际往往强调语言交际,却忽略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通过实验证实:信息的总效果= 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这也就是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因此对于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非语言交际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所有符号。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时间学、体距语、目光语、副语言和物体语等。中国文化(主要是指汉文化)与西班牙文化有所不同。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和道教的影响。较注重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突出群体依存,是一种群体和聚拢型文化。而西班牙文化受欧洲个人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体自由,是一种个体和离散型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规则。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详细地对中国和西班牙非语言交际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西语教学的发展,中国教师日益感到有必要了解和传授西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教育的目的越来越倾向于培养跨文化的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非语言交际系统。对其它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无知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所以应该将非语言交际系统的文化差异作为西语教学的一项内容。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就是进行文化比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理解文化差异,克服文化中心主义。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里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累积自己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尤其要强调在学习对方文化的同时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交际与交流的水平。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阐述非语言交际在西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讨论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将非语言交际引入西语课堂教学。我真心希望本文对中国西语教学进一步开拓跨文化交际领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