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吸引力作为一种明显的面部整体特征,不仅可以传递出大量个体信息,还会影响到交流互动、配偶选择、员工雇佣、选举投票等社会活动。鉴于面孔吸引力如此重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影响面孔吸引力的众多因素中,面孔颜色是传递面孔吸引力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本研究探究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中,面孔颜色对面孔吸引力感知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实验一在重复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面孔亮度的控制,不仅对再次对“红色效应”进行了验证,还探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白色”的晕轮效应,并对“红色效应”和“白色效应”的大小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在提升面孔吸引力方面的差异;实验二对实验材料进行了高、低基础吸引力的划分,并对其进行了与实验一相同的颜色处理,旨在验证不同面孔基础吸引力对“红色效应”、“白色效应”的影响;实验三通过让被试自主调整面孔颜色的变换,探究了迫选任务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提高了实验二结果的可靠性。其中,实验一、实验二的程序由E-prime 2.0软件编制而成,呈现指导语后,屏幕中央呈现500ms的“+”,紧接着会并排呈现两张面孔图片,被试需要选择他们认为更具吸引力的面孔图片并进行按键反应;实验三的程序由Matlab 2016b软件编制,呈现指导语后,屏幕中央会出现一张面孔图片,面孔图片下方有两个黑色滑块,在两个滑块滑动的过程中,面孔图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被试可以自行调整面孔的颜色,当认为该面孔的吸引力最高时,点击“确定”,随后进行下一张面孔的调整;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结果发现:(1)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红色和白色都会对面孔吸引力的感知产生影响;(2)面孔的基础吸引力较高时,为面孔增加一定程度的红色会导致其吸引力的升高;(3)不论面孔的基础吸引力较高还是较低,为面孔增加白色均会导致其吸引力的升高;(4)与红色相比,面孔中相同单位的白色变化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而言,面孔中红色、白色的增加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面孔吸引力。并且与红色相比,白色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更深、范围更大。具体表现为:面孔中白色的增加会导致面孔吸引力升高,并且不受面孔基础吸引力高低的影响,而面孔中红色的增加虽然也会导致面孔吸引力升高,但该影响不仅会受到基础吸引力高低的影响,而且对红色增加的幅度也有着较为严格要求,不能过大。该结论不仅对前人研究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更重要的是,还为中国人强烈偏好白色面孔的行为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补充了以往只基于经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