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炭(biochar)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在土壤固碳方面具有应用前景。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生物炭还田对灌淤土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宁夏引黄灌区连续施用生物炭3年的定位试验,探讨添加生物炭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从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机理。试验在不施氮肥和当地常规施氮条件下分别设置4个生物炭水平,在2015年水稻收获后和2016年水稻生育期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和土壤PLFA。主要结论如下:(1)在2016年的水稻生育期各处理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波动。其中土壤MBC的季节波动(季节变异系数44.1%-53.5%)最大,DOC(季节变异系数42.0%-44.1%)次之,LOC的季节波动(季节变异系数16.7%-24.2%)最小。生物炭处理对土壤MBC和DOC的季节变异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土壤LOC的季节变异系数(P<0.05)。(2)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TOC、LOC和POC含量(P<0.05),降低了土壤MBC含量(p<0.05),生物炭处理和不施炭处理间的DOC含量无显著差异。添加生物炭对20 cm以下土层土壤TOC和LO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生物炭的添加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著提高了P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降低了DOC和MB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P<0.05)。(4)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菌、真菌和总的磷脂脂肪酸含量。提高了常规施氮(N300)条件下真菌与细菌PLFA的比值。细菌和真菌PLFA与TOC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DOC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细菌PLFA与MBC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5)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全氮、全磷及水解性氮含量影响不显著;生物炭有促进水稻产量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TOC、LOC和POC含量,有利于灌淤土的碳封存,同时外源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养分,对水稻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生物炭的添加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了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是复杂又漫长的过程,还需长期定位试验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护理经验并且讨论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急诊收治的70例进行有关专业性的护理,都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分析并探讨
目的: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多形性胶质瘤母细胞瘤(GBM)。因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极高,常浸润周围脑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
新记忆的形成与巩固涉及一系列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变化,包括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和突触可塑性的动态调节。其中一些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在随后的一生中被保留下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表观遗传机制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在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和记忆的形成和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共价修饰(DNA甲基化、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非编码RNA调控、染色质重塑等,其中DNA甲基化是目前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相对普及,移动支付体系趋于成熟,为知识付费的产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分享经济背景下,大众化知识焦虑及碎片化信息需求同时也推动着知识付费模式的不断探索。然而,面对知识付费这样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模式,如何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又存在哪些具体因素影响知识付费行为呢?基于此,本文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移动网络环境下知识付费行为的
《桂林风土记》是现存最古的志桂地记,作者莫休符,广南封川开建(今广东省阳春县)人。《桂林风土记》今存本唯有一卷,不足万卷。虽然,作为一部珍贵的唐代文献,《桂林风土记》
<正>土家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土家族用汉字(文传)和口承等方式记载本民族的灿烂历史和民族文化。土家族传统医药文化是本民族科学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