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叶身/端壁融合技术的气动传热机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当下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导致对燃气轮机的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对燃气轮机的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涡轮端区热负荷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优化端区几何造型来控制端区二次流动,从而达到控制端区热负荷的目的。在压气机中的应用中,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的控制角区分离,减少相应的气动损失。  现代燃机高压涡轮的具有气热负荷高、大子午扩端壁等特点,导致端壁附近的二次流动非常地强烈,这对于叶片的气动效率和端壁的冷却效果都有很大影响。本研究对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在高负荷涡轮气动设计中的适应性问题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E3模型高压涡轮第一级导叶进行叶身/端壁两面角设计,验证了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在高负荷涡轮上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叶身/端壁融合设计技术,相对于于原型设计,高压涡轮的总压损失系数下降了约0.7%,叶栅损失系数降低了约2.45%。  本研究还对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在工程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使用前面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应用中所获得设计方法及修正经验,对某型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第一级导叶进行叶身/端壁融合的优化设计。经过端区流动的优化设计,有效地减少了该涡轮导叶的端壁损失,进一步丰富叶身融合技术的设计经验。  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对于端壁热负荷和冷却设计的影响。结合上面对某型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叶身端壁融合设计结果,通过分析叶身端壁融合对于端壁热负荷和综合冷却效果的影响,发现叶身/端壁融合对于叶片表面和端壁表面的热负荷分布的影响较小,对于气冷效果的影响也比较小。
其他文献
论文中主要讨论工程热力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思想和方法.针对工作热力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对软件中热力学发燕尾服简史、热力学前沿、热力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先后成立了多支国家级应对自然灾害发生的救援队,其中军、地多家医院也受领了组建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任务。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员伤亡在所难
地表火蔓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地表可燃物的分布、地形状况、气象条件等等.在山地地形中,坡度和风速是影响火蔓延的两上主要因素.论文主要进行了建立了山地地表火蔓延模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旨在以具有近红外光敏性的金纳米棒粒子作为模板,在其表面引入温敏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水凝胶,制备得到可应用于光热控释的光动力药物递送载体材料。本文工
该论文采用离散液膜长度的方法求解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内凝结换热系数的数值解.在简短概述了热虹吸管之后,该文回顾了热吸管人凝结换热的研究历史和进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存在的
气液分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诸多能源、电力及工业领域。要想实现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能源高效利用等能源战略核心,安全、经济、高效、稳定的气液分离技术是必然的选择。结
该文发展了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扫排气道-缸内系统三维瞬态数值分析模型,并以K100摩托车发动机为对象,进行了全面的应用研究。文中发展了一种三维计算网格自动生成模型。通过求解
该文主要研究了甲醇、乙醇、汽油、和LPG四种预混燃烧应用在复合燃烧模式柴油机时,不同运行工况下性能变化的详细情况.试验装置中,电控低压喷射装置控制的电喷嘴安装在新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