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诸多有益的生理生态效应,并对宿主植物进化与分布、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极端生长条件下,植物之所以能够耐受外界恶劣环境,除本身生物学特性外,与AM真菌共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不同AM真菌与宿主亲和性不同,而且人类活动和环境条件对AM真菌应用效应影响很大,所以要根据目标宿主和土壤环境来筛选适应当地条件的高效菌种。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AM真菌种质资源和生态分布,是其在生产实践中大规模应用的前提。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Eisch.et Mey.)是西北沙荒地固沙造林优良先锋树种,具有要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系统研究自然条件下花棒根围AM真菌时空分布和定殖规律以及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阐明AM真菌与花棒共生机理及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材料和依据。本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花棒根围AM真菌资源丰富,共分离出AM真菌3属28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7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已鉴定23种,还有5种仍需进一步鉴别确定。2花棒根围AM真菌不同属种生态分布不同,球囊霉属(Glomus)种类最多,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次之,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最少。其原因可能是不同菌种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不同。3在所调查样地中,AM真菌物种多样性不同,沙坡头高于榆林和研究站;各样地AM真菌种类不同,其中何氏球囊霉和未知种5. s. sp1仅出现在沙坡头,透光球囊霉仅出现在研究站和沙坡头,而蜜色无梗囊霉仅出现在榆林和沙坡头。这与各样地中生态因子差异有关。4花棒根围AM真菌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孢子密度为榆林>研究站>沙坡头,在0~10cm土层具有较高孢子密度,并与20~50cm土层差异显著。5花棒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为I-型。AM真菌不同定殖结构定殖率为菌丝>泡囊>丛枝。这一现象与AM真菌发育过程及各种结构生理特性有关。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为研究站>榆林>沙坡头,分别为90.03%、89.25%和83.26%,说明在沙生条件下花棒与AM真菌共生具有普遍性和较好的亲和性。6 AM真菌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孢子密度与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脲酶极显著正相关。AM真菌各定殖率与土壤因子呈现不同程度或正或负的相关性。这说明AM真菌孢子密度、菌根不同结构定殖程度可作为荒漠土壤环境监测的微观指标,也是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状况和宿主植物形成菌根能力十分有用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