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钢轨打磨是国内外公认行之有效的钢轨养护方法,可有效消除或延缓各类钢轨病害,恢复或生成钢轨目标廓形,改善轮轨几何接触关系,进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保障线路行车的安全平稳。砂带打磨是新型的钢轨打磨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砂轮打磨具有高效磨削、弹性磨削和冷态磨削等特点,显著降低了磨削过程中的温度峰值。然而,当用砂带打磨裂纹病害钢轨时,钢轨的表面仍然会出现烧伤发蓝现象,这表明此时出现了较高的瞬时温度,将不可避免地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基于砂带磨削的高铁钢轨高速打磨列车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8JBZ1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钢轨砂带打磨磨粒微观接触与材料去除机理研究》(2019JBM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轨打磨是国内外公认行之有效的钢轨养护方法,可有效消除或延缓各类钢轨病害,恢复或生成钢轨目标廓形,改善轮轨几何接触关系,进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保障线路行车的安全平稳。砂带打磨是新型的钢轨打磨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砂轮打磨具有高效磨削、弹性磨削和冷态磨削等特点,显著降低了磨削过程中的温度峰值。然而,当用砂带打磨裂纹病害钢轨时,钢轨的表面仍然会出现烧伤发蓝现象,这表明此时出现了较高的瞬时温度,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钢轨打磨质量以及砂带和橡胶接触轮的服役寿命。为此,本文将从裂纹自身的形貌特征参量以及打磨作业方向、打磨作业速度、打磨压力和打磨次数等打磨工艺角度,对裂纹病害钢轨的闭式砂带打磨温度场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基于钢轨闭式砂带打磨原理,结合实际砂带打磨作业装备,建立裂纹病害钢轨砂带打磨传热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热分析,提出裂纹病害钢轨砂带打磨过程热力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裂纹倾斜角度(10~30°)、裂纹间距(2~4 mm)和裂纹深度(0.4~2 mm)三个裂纹形貌特征参量刻画裂纹,对裂纹病害钢轨砂带打磨模型进行简化后建立三维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到打磨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研究不同因素对打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奠定基础。改变裂纹倾斜角度,并分别采用顺向、逆向两种打磨作业方向,对钢轨R80弧段和R13弧段上的打磨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顺向打磨下的温度峰值普遍低于逆向打磨下的温度峰值,这是由不同打磨作业方向下热量累积程的度差异造成的。在此结论基础上,采用顺向打磨研究裂纹间距和裂纹深度对打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各裂纹形貌特征参量对钢轨R80弧段和R13弧段上打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一致;对于同样的裂纹形貌,由于R13弧段的曲率较大,其上打磨温度高于R80弧段。针对钢轨R80弧段和R13弧段,分别从打磨压力(80~120 N)、打磨作业速度(1~5 km/h)和打磨次数的角度考虑打磨工艺对裂纹病害钢轨砂带打磨温度场的影响。在钢轨R80弧段和R13弧段上,砂带打磨温度峰值均随打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均随打磨作业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样的打磨压力和打磨作业速度下,钢轨R80弧段上的温度峰值低于R13弧段上的温度峰值。对钢轨某一打磨位置进行第二次打磨时,由于该位置表面曲率降低为零,且裂纹深度稍有减少,第二次的打磨温度相较于第一次打磨温度显著降低;进行后续打磨时,由于裂纹深度继续降低,打磨温度也随之继续降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在80t转炉应用焦炭作为发热剂的实践经验。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在80t转炉应用焦炭作为发热剂是可行的。经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艺制度和操作规程。满足了降低铁水消耗的要求,提升了产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钢铁打磨也予以了更多关注,钢铁打磨的主要目的是将轨道上的瑕疵消除,因此在铁路养护工作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对钢轨打磨技术展开研究,从实施钢轨打磨的必要性出发,对技术分类、关键要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探讨,从而不断提升对钢轨打磨工作的重视程度,为进一步提高钢轨安全性能、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帮助学校建立小学数学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小学数学学科从作业设计和实施层面分别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并对学校管理和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提出一些要求。
骨骼构成机体结构的基本框架,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关系到骨骼健康。钙和磷是动物体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矿物质元素,机体对其吸收与调控直接影响骨代谢过程。血钙和血磷水平的变化,改变了机体相关调节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可影响骨骼发育,因此,钙、磷代谢与骨骼健康紧密相关。综合国内外钙、磷代谢和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从钙、磷的吸收和代谢,含量和比例以及钙磷代谢相关调节激素对骨骼发育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
分别采用分步沉淀法和传统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BET和XRD进行结构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异丁醛为原料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加氢性能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在孔结构和催化加氢活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针对国内传统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缺陷,介绍了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并对其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说明。为了验证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分别就上部桩体扩径(钉形搅拌桩)和中部桩体扩径(中字形搅拌桩)这两种典型搅拌桩桩型的搅拌均匀性、桩身强度与承载力、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与试验段内的常规搅拌桩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变径和双向搅拌
城市内涝的治理需要多专业的协同,在规划层面,以某规划区海绵城市、雨水和水系专项规划的同步研究为例,分析评估了城市的基础条件,介绍了各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相互的衔接关系,形成了规划区全过程的雨水控制体系。
钢轨打磨是国际公认的使用频率最高、修复效果最显著的铁路线路维护技术,随着国内铁路运营里程的延长,钢轨打磨任务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钢轨砂带打磨作为一种全新的钢轨病害预防与修复技术,凭借打磨效率、打磨质量、安全、经济及环保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得到应用。接触问题是钢轨砂带打磨的核心内容,影响着材料去除、磨削温升、残余应力等,对打磨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决定作用。然而,当前研究直接将轨面简化为圆柱面来分析打磨时打
基于黏性流体力学理论构建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利用高阶差分方法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构动力学方程,采用虚拟单元浸入边界法实现流体和固体求解器的高精度耦合求解。通过流体体积方法实现界面重构,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规则波与不同充盈水囊潜堤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寻找合适的充盈度、探求其消波机制。结果表明:1)开发的数值模型可有效模拟波浪与水囊潜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