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不同地理种源白榆通过盆栽控盐的方法,对5种源la生盆栽榆树苗分别进行7个盐分水平处理CK、A(2‰)、B(4‰)、C(6‰)、D(8‰)、E(10‰)和F(12‰),定期测定地径、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生长。盐分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包括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电导率、存活率以及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观察结果表明5个白榆种源抗盐能力不同,其抗盐性大小顺序为:海兴、盐山种源>黄骅1、黄骅2种源>保定种源。2盐胁迫抑制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使干物质积累降低。随着盐胁迫加强,相对地径生长量、相对新梢生长量和相对叶面积生长均呈降低趋势。3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五种源白榆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降低。白榆可通过控制叶片中淀粉含量从而调节可溶性糖含量,来维持渗透平衡,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4细胞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处理增加而增加,各白榆种源之间差异显著。滨海种源白榆(黄骅、海兴、盐山)对于盐胁迫的反应较非滨海种源(保定)稳定,因为其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对于不同盐胁迫处理变化缓慢。5各种源白榆在盐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随着盐分胁迫的增加而降低,各种源间存在一定差异,滨海种源下降程度相对较小。6随着盐胁迫增强,5个种源白榆叶片的Na~+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白榆叶片中K~+大致是随着盐分升高而小幅上升,当盐分含量超过2‰后缓慢下降。在盐分胁迫下叶片中K~+含量始终维持比对照高的水平,这样叶片中聚集高浓度的K~+不仅为组织提供了大量营养物质,来弥补因代谢活跃而造成的营养亏缺,而且将其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以适应盐生环境。盐胁迫下白榆叶部的Na~+/K~+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使叶中Na~+/K~+含量显著增加。7各种源白榆均表现有较强的耐盐性,但它们之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耐盐性相对较低、受盐害症状较明显的保定种源白榆各指标的变化较为明显,而耐盐性较好的盐山和海兴种源白榆的各指标则较稳定。5个种源白榆的耐盐性排序为:盐山、海兴白榆>黄骅1、黄骅2白榆>保定白榆。盐山、海兴种源白榆更适合于高盐分胁迫下生长,可作为滨海盐碱地区生态恢复首选生态型参考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