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中小学实施教劳结合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大的,但是在实施教劳结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其中主要有:科学知识教育脱离社会;劳动技术教育课弱化;技术教育课没有受到重视;教劳结合因素在基础文化课程教学中缺乏渗透;劳动与社会实践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于形式,等等。深入地揭示这些问题是中小学正确地实施教劳结合的前提;而分析实施教劳结合存在问题的原因是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必经阶段。系统地分析中小学实施教劳结合存在的问题,既有实践方面,也有理论方面的原因。在实践方面,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对教劳结合认识不足以及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在理论方面,主要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泛滥以及对教劳结合理论研究不足。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因此应该着重加强对教劳结合理论的研究。关于教劳结合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劳结合的立足点、含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能不能实现以及教劳结合还是不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等基本理论上。另外,在近几年有关教劳结合的讨论中也出现了否弃、取代教育方针中教劳结合表述的论断;对我国的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存在很大分歧,有的甚至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实现。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发展史业已表明,正确地坚持教劳结合方针,我国教育事业就能够取得进步;否则,可能倒退甚至遭到颠覆。因此,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应该认真对教劳结合基本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正确地认识教劳结合的内涵及其价值。我国中小学正确地实施教劳结合必须立足于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同的地区与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实施教劳结合,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我国国情,中小学必须坚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要多种形式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课程地位;开设技术教育课程;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在基础教育中大力引进职业教育;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大力引进当地的民间工艺;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建立文化技术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地方与学校进行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场所等等。总之,实施教劳结合的基本原则是稳定的,但是我国中小学在实施教劳结合过程中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样的。只要坚持教劳结合的原则和途径相统一,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能够获得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