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知识是语文教育研究的核心,是语文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由此掀起了关于“语文知识”研究的热潮。本文将新课改以后的语文知识的研究从语文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进行分类,整理为语文知识的本体研究、价值研究与教法研究三个方面。语文知识的本体研究主要涉及语文知识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语文知识的概念从新课改至今学界并未讨论出一致认同的定义;受后现代知识观变化的影响,语文知识的性质由客观性、绝对性、终极性转向了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语文知识的内容是本体研究最为集中的部分,其中以广义知识观为标准的分类研究在宏观上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了分类界定后没有再进行微观的深入研究,因此未取得实质进展。语感作为缄默知识再次受到了重视,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集大成的论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得人文知识逐渐受到重视,但需警惕其以“人文性”架空语文课程的内容。语文知识的价值研究从“有用”价值和“无用”价值两个角度来划分整理。“有用”价值是指语文知识物质化的价值,主要由语文知识的工具价值来充当,它涉及到语文知识本身作为工具来使用的价值和作为形成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桥梁的价值。“无用”价值是指语文知识之于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情意价值和道德价值两个方面。语文知识教法的研究本应涉及两个方面,即语文知识怎么教和语文知识怎么学,但目前语文知识的教法研究全部集中在“怎么教”,没有“怎么学”,教学策略可总结为随文学习语文知识、从实践中学语文知识、开发校本教材、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和单独开课,但教学策略研究的针对性还有待加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语文知识该怎么学,是语文知识研究的待开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