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占据了我国小麦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筛选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发掘抗旱相关性状的显著关联位点,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品种选育提供抗旱材料和基因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在雨养(DS,即干旱处理)和灌溉(WW,即正常处理)条件下,以236份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抗旱相关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三种不同的抗旱性评价方法进行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检测到的SSR标记数据,在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标记和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探测控制抗旱相关性状的显著关联位点,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抗旱QTL克隆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综合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和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抗旱能力分析三种不同的抗旱性评价方法,共同筛选出6份表现高抗的小麦品种,分别为阿夫,阿勃,蒙科3号C,豫30691-3-6,有芒红18号,百泉565(豫),占供试材料的2.5%;5份表现敏感的小麦品种,分别是绵阳26、绵阳31、开封10号、农大116、敌锈早,占供试材料的2.1%。2.使用106个多态性SSR标记对236份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106对引物共检测到874个等位变异,平均8.24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23个;主要等位变异频率(MAF)的变化范围为0.1770.987,平均为0.545;多态性信息指数(PIC)的变化范围为0.0260.895,平均为0.550。3.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对4个环境的抗旱相关性状与106个SSR标记进行关联分析,共关联到47个SSR标记,54个显著关联(P<0.01)位点,分布在除1B、6A、7A、7B和7D的其他16条染色体上,表型解释率(R2)范围为5.72%30.73%,其中,干旱条件下共检测到25个显著关联位点,灌溉条件下共检测到29个显著关联位点。发现4个SSR标记在多个环境下与同一性状显著关联,其中,标记Xgwm164(1A)在4个环境下均与株高显著关联,标记Xgwm55(6D)同时在2个环境下与株高和顶1显著关联,标记Xgwm429(2B)在2个环境下与穗长显著关联,标记Xwmc415(5B)在2个环境下与单株穗数显著关联。8个SSR标记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性状显著关联,其中,Xgwm164(1A)同时与株高和顶1显著关联;Xgwm232(1D)同时与主穗粒数和顶1显著关联;Xgwm95(2A)同时与顶2和顶3显著关联;Xgwm102(2D)同时与主穗粒数、顶2和顶3显著关联;Xgwm285(3B)同时与顶3和基3显著关联;Xcfd266(5D)同时与主穗粒数和顶3显著关联;Xgwm132(6B)同时与穗长和顶1显著关联;Xgwm55(6D)同时与株高、穗长、顶1、顶3和基1显著关联。4.通过对等位变异表型效应的解析筛选出各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包括可以降低株高4.24cm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164-1A118;可以增加穗长0.75cm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429-2B207;可以增加单株穗数1.07个的优异等位变异Xwmc415-5B154;可以增加主穗粒数1.93粒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232-1D138;可以增加千粒重0.92g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610-4A170;可以增加顶部第一个小穗的结实粒数0.14粒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132-6B128;可以增加顶部第二个小穗的结实粒数0.19粒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102-2D142,可以增加顶部第三个小穗的结实粒数0.20粒的是Xgwm102-2D142;可以增加基部第一个小穗的结实粒数0.07粒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55-6D128;可以增加基部第二个小穗的结实粒数0.17粒的优异等位变异Xgwm5-3A168;可以增加基部第三个小穗的结实粒数0.34粒的优异等位变异Xcfe172-3D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