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律文献学研究》选题是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的理论支点启示下形成的。为解决“排律”诗体产生于唐代,但“排律”名称却形成于元代,随后排律创作在明代繁盛这一奇特现象,遵循着导师霍松林先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讨源而沿波,纵横联系,进行本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力争弥补排律文献研究之空缺。 导言(绪论)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取向、研究范围。还有历代对排律的评价,以确定从唐代到明代排律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与特殊现象。并征引有关排律起源与变化的论点,检讨、简述历代研究排律之概况,从而确立排律研究之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探究明代诗人的“唐诗诗体”观念。唐代有很多诗人论述本朝诗,亦有很多选家论唐诗,但没有专论唐代诗体的,更无论专论“排律”诗体了。明代是我国传统五七言创作与研究最为成熟与相对系统的时期,明代对唐代诗体的接受与传播,是这一结果的主要前因。在这一章里,就明代诗人的“体”,“集唐”,“用唐”,“和唐”,“仿唐”、“效唐”,“拟唐”等创作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与文献排比,以展示明代诗人成熟的唐诗观与诗体观,进而分析排律概念的产生确立与排律创作演进的轨迹。 第二章从文学活动的形式上分析明代诗社活动与排律创作繁盛的关系。明代诗人结社蔚然成风,数量和规模前所未有,而明代人的分体意识,以及排律的大量创作与此不无关系。本章重点以“分韵”、“限韵”、“用韵”、“次韵”、“和韵”“强韵”“口占”等近体律诗尤其是排律创作活动的表现方式为基础,评议、说明排律创作与文学社团的活动密切相关。本章是以相关排律文献为基础。 第三章对明代排律使用平水韵韵字进行汇考。明代排律创作使用平水韵韵字,已成为普遍现象。对诗歌格律声韵的研究已从理论阶段完全转为实践阶段。排律“上平”“下平”字韵的使用更是到了纯熟的境地。由元到明,特别是明代,诗人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出来,是诗韵史上的辉煌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诗,对唐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第四章对唐代“排律”诗体名称的隔代及域外之确立进行缉考。排律体诗诞生于唐代,而“排律”这一名称则产生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开始为诗人普遍接受。明代诗人将“排律”概念首先用于唐代诗体,对“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本章通过有关从元代到明代诗文使用“排律”“长律”概念名称使用情况进行考辨。并通过搜集由元至明,诗人在诗文标题上、正文中以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