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毫锋颖脱、墨法精微、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是百代标程的山水画大师。郭熙是李成弟子中成就“最著者”,有“出蓝”之誉。他的用笔不仅有李成的尖利,还有雄健的一面;用墨不仅善于运用不同层次的淡墨,还大胆地使用浓墨;“蟹爪树”、“卷云皴”是对李成笔墨技法的进一步强化和发展;构图上不仅继承了李成的“平远”,还善于“高远”、“深远”兼俱,其巨障高壁式大幅面山水撼人心魄的雄伟气势和丰富奇变的境界尤为人赞誉。由于李成传世作品极少,后世画家也大多通过学习郭熙来追寻李成的画风。同时郭熙还著有《林泉高致集》,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总结有突出贡献。由于郭熙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得他与李成并驾齐驱,被后世多以“李郭”并称。“李郭”风格的相关研究多是着眼于李成与郭熙二人的个案研究,继承此风格的一些画家的个案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毕竟参与研究的人数有限,规模相对较小,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是出于探究下面问题的初衷来写的:后世的哪些画家受到了“李郭”风格的影响,继承了这种风格?他们的具体作品与原典型的“李郭”风格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本论文研究的时间纬度主要着眼于绘画史的古代阶段,即宋元明清),这种风格有时影响很大,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有时影响很微弱,同时又受到主流风格的影响,其兴衰变化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从画风传承的角度来探讨此风格具体的传承史实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兴衰变化的具体原因方面的专题研究还尚未见到,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学、图像分析学、社会文化学等方法,着重分析与探讨“李郭”山水风格传承过程中的具体史实与深层原因,来宏观把握“李郭”山水风格发展的历史脉络,微观认识其发展变化的具体原因,以期对“李郭”山水画风格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