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瑞典近百年汉语教学的历史长河为考察对象,致力于对瑞典不同历史阶段汉语教学发展之对策的研究。瑞典是一个地处欧洲北部的小国。虽然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该国的汉语教学起步较晚,但总体上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涌现出大批全球知名的汉学家,成为世界汉学研究的中心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瑞典的汉语学习人数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对这样一个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有着突出地位的国家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促进汉语教学发展采取的有效对策,并对其未来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显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完成这样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采取了历史描述、数据统计、个案分析和书面访谈等方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反映瑞典汉语教学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中外文材料,对有关数据进行了收集、甄别和归类整理,以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教学单位为个案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一线教师和学习者进行了访谈,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在第一章“绪论”中,笔者重点阐述了本项研究的目标、价值、意义以及国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简要描述了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二章“瑞典汉语教学稳步发展的历史对策”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20世纪瑞典汉语教学的发展情况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时间发展顺序,本文将这一历史时期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以高本汉为代表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马悦然为代表的增长阶段以及20世纪末的10年间由新一代汉学家所主导的创新发展阶段。笔者通过对不同阶段相关历史材料的分析,阐述了瑞典为促进汉语教学稳步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历史对策和作出的贡献。第三章“瑞典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当代对策”探讨的是21世纪以来瑞典当代汉语教学发展的对策,重点关注的是瑞典为顺应本国的“汉语热”、促进汉语教学快速发展所采取的健康而有效的发展对策。在本文的第四章“瑞典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中,笔者对有利于瑞典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环境和客观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以瑞典的现有发展经验为基础,参照中国本土和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瑞典汉语教学规避不利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在结论部分,笔者总结了本此研究的收获和结果,进一步阐述了研究成果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本文勾勒出了瑞典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了瑞典在不同历史时期促进汉语教学不断发展的多种对策,并对未来的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六点具体对策。研究发现,瑞典为促进汉语教学在20世纪获得稳步发展所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在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的起步阶段,高本汉以开拓的精神,努力推动汉语教学的合法化,在多所学校启动汉语教学,并凭借过人的专业智慧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增长阶段,瑞典加强了汉语人才的分层次培养,在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逐步扩张了汉语教学的领地;在20世纪末,瑞典通过创新发展,迅速克服了不利局面,努力保持了汉语教学稳步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在汉语学习热潮的推动下,为实现瑞典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所采取的对策主要有:紧贴学习者的需求,及时调整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逐步建成多方位、全覆盖的社会教学网络,坚持速度、规模和质量并重,确保瑞典汉语教学始终拥有较高的国际水平。尽管成绩斐然,但是,瑞典当前的汉语教学仍有不少发展空间,笔者从政府投入、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资源利用、汉学研究等六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实现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本文作者希望本次研究对瑞典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研究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对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和汉语教育的国际推广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