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处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高校的国有资产又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高校投资体制、资金来源渠道的变革以及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使高校国有资产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新形势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战略措施,研究和探讨高校的资产管理,有助于高校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降低高等教育事业运行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有助于巩固和加强高校的物质基础,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作用,进一步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全文分五章。各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交代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综述了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了本文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提出了预期贡献。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分别阐述了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概念、产权理论和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理论的具体内容。第三章是研究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进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产权关系模糊不清,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机制不合理,高校资产管理不善等。第四章是探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思路与如何构建新模式。通过对国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经验的借鉴探讨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新模式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立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和监督机制在内的全过程资产管理制度。第五章是案例分析,分析XX师范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本文的预期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结合资产管理实际工作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个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般性框架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2、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从资产管理全过程出发,较为完整地构建出一套具有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3、提出应利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实现对资产管理的创新,从而实现资产的现代化管理。在物联网时代,核心技术RFID技术可实现资产的跟踪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自动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中“人、地、时、物同步管理”,可有效避免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管理效益,该技术应逐步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实践并推广。希望本研究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