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及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的根本看法和认识。数学观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一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数学观的导引史,因而在影响数学发展的诸因素中,数学观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数学的总的看法开始由静态的、绝对主义的数学观向动态的、经验和拟经验主义数学观的转变。一个学生的数学观支配着他的数学学习活动,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着他对数学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本文在己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文科学生数学观的调查,探讨了高中生数学观的现状。通过对高中文科生的数学观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数学的本质认识上,总体上来看高中文科学生认为数学是理念的客观精神的实体,只能通过心智活动加以理解。2.在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方面,高中文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看法绝对化,只是把数学看成由实事、法则、技巧构成的一套工具,人们经过训练后用来证明和计算。3.在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上,尽管多数高中文科学生认为数学是高科技的本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认为数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中不会太多地用到数学,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地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学科。4.在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上,高中文科生对数学的态度是比较功利的,他们更多地是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总的来说,高中文科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虽然为了高考仍能认真学习数学,但总体来说对数学持冷淡、漠视的态度。不正确的数学观导致学生不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到数学的教与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数学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更多地关注数学观,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包括数学本质的数学哲学问题,然后选择正确的数学观,研究如何把正确的数学观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把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融合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谋求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教育与艺术的统一,以期实现数学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