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铜替代铝成为新一代的互连材料。为了防止铜扩散进硅器件中引起器件性能受损以及提高铜与硅、二氧化硅的粘附性,必须在铜互连线外包裹一层扩散阻挡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铜替代铝成为新一代的互连材料。为了防止铜扩散进硅器件中引起器件性能受损以及提高铜与硅、二氧化硅的粘附性,必须在铜互连线外包裹一层扩散阻挡层。氮化钽具有电阻率低、熔点高、晶格和晶界扩散的激活能高、界面稳定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是当前制备扩散阻挡层的首选材料。因此对氮化钽薄膜的工艺方法、阻挡效果、失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提高集成电路的互连可靠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硅衬底上制备氮化钽薄膜、钽薄膜、铜籽晶层,利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原子力显微镜(AFM)、Van derPauw四电极法和表面轮廓仪研究了不同溅射工艺对氮化钽薄膜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以及氮化钽阻挡层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阻挡性能,并研究了所制备阻挡层的失效机制。通过试验研究,本文得到主要结果如下:本文所制备的氮化钽薄膜均为面心立方结构;晶体结构随工艺参数的改变发生变化,衍射峰峰强随溅射功率和衬底温度的增加而增强,氮气分压的增加使择优取向向(111)晶面偏移;氮化钽薄膜的表面形貌与溅射功率和氮气分压密切相关,与衬底温度的关系不大,其粗糙度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氮气分压的增加而减小;氮化钽薄膜的方块电阻随溅射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随氮气分压的增加逐渐增大,温度对方块电阻的影响不大;溅射功率和衬底温度的增加均会使薄膜的沉积速率增加,而氮气分压增加时,沉积速率不升反降;对Cu/barrier/Si互联体系真空热处理,钽阻挡层在600℃时失效,Ta-Si界面发生反应形成TaSi2,此温度下氮化钽阻挡层衍射峰的强度有所增强但没有新相产生,依然具有良好的扩散阻挡特性。通过选取适当的工艺参数,本文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温阻挡性能的氮化钽薄膜,且所制备的氮化钽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满足其作为扩散阻挡层的性能要求。
其他文献
通过溶剂挥发法、不良溶剂扩散法与溶液变温法等晶体生长方法,生长出大尺寸高光学质量的三苯基氧磷氯化锌系列晶体和高质量钙钛矿微纳米带状、块状与棒状的晶体。研究了这些晶体的二阶非线性、光致发光、聚集态发光和荧光波导的性质。论文的内容与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介绍了溶剂变温法和溶剂挥发法与不良溶剂扩散法晶体制备的方法,而后首次利用溶剂变温法与溶剂挥发发法制备了多种大尺寸的溴化四苯基磷与三苯基硫化磷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原材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光电转换效率高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自发现之日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便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目前,其最高效率已经达到了22.7%,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由实验室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转移过程中,开发与Roll to roll等大规模生产工艺相兼容的钙钛矿薄膜成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效率得到飞速提升的同时,稳定性是限制其最终应用的关键,钙钛矿材料本
6.5wt%Si电工钢具有高频铁损低,磁致伸缩系数接近零的优异软磁性能,但其脆性大而难以用传统轧制工艺生产。本文选用双脉冲电源,采用复合电镀法在普通硅钢表面形成Fe-Si涂层,再通过
锑是一种有毒的金属元素,由于锑的开发和应用导致全球锑污染日益显露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已经有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始制定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值,用于管理和评价土壤锑污染问题。本论文以锑尾矿浆泄露地区的含锑污水浸泡农田土壤作为研究样品,探究土壤中锑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以期为中国土壤锑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控制提供支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论文采集了 24个含锑污水浸泡农田土壤样品,并测定了 pH、
为研究高碳钢盘条在吐丝后生成的氧化铁皮的机械剥离性的影响因素,设计了试验模拟盘条经吐丝后到集卷之间的冷却过程,通过控制冷却过程制备了不同厚度、不同组织含量的氧化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我国的土壤污染因此也变的严重化和复杂化。针对越来越复杂的土壤污染问题,发展环境友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媒体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期刊编辑面临全新而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媒体融合的角色变化,进行
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资源日益紧张以及各种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的出现,城市垃圾已从单纯收集、运输、处理、填埋的狭窄概念转向抑制垃圾生产、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上来。城市垃圾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利用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垃圾处理现状,比较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热解法等的优缺点,显示出垃圾热解技术具有二次污染小,无害化彻底,资源化程度高的特点,将是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向,正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