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金融理论的关键假定之一就是市场参与者具有同质信念,即所有的投资者对于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具有相同的预期。与同质信念的假设相悖,异质信念(Heterogeneous Beliefs)是指投资者对未来风险资产的价格存在的不同预期,一般以投资者对于相同持有期的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或者期望方差来衡量。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和我国证券市场近十几年发展的经验证据都表明市场上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投资者信念的异质性,且对证券市场资产价格和风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愈发壮大的一股力量,相比个人投资者更具投资规模和决策能力,他们的投资行为对整个市场的投资方向都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其信念变动对股市收益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噪音交易模型(DSSW模型)的改进,构造了一个基于股利过程和异质信念的资本市场均衡模型。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如下:(1)投资者异质信念是影响风险资产价格的系统性因子,投资者信念的差异性越大,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越大,且影响存在显著的同向性;(2)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变动越剧烈,将导致风险资产价格的波动越发剧烈;(3)投资者对未来股价估计的不确定性越高,将导致当期风险资产价格下降,使投资者预期收益增加,从而使所谓的“噪音交易者”有了长期存在的生存资本。实证部分选取了短期和中期好淡指数作为机构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同时选取了上证综指、中证1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分别表征我国整体股市状况、大盘股市场和小盘股市场的收益情况,以GARCH-M(1,1)模型具体研究了不同时间跨度的机构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不同类型的股指收益的作用。模型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当期股指收益存在正向的影响,但是在未来这种较高的收益将得到修正;(2)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股票指数,其收益对于机构投资者短期信念的变动都更为敏感;(3)机构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的增大显著放大了大盘股市场的股指波动,并且市场因此得到了风险补偿,但是前者对市场总体以及小盘股市场收益波动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4)机构投资者异质信念的程度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盘股的收益受机构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的影响最大。因此,监管机构应灵活采取各项政策来进一步规范市场,逐步促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金融体制的市场化以及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