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脸纹的人脸识别方法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对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要求也日趋迫切。目前,通过电子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的密切结合,出现了利用指纹、人脸、虹膜、笔迹、声音、步态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鉴定人的身份的技术。人脸自动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领域中非常活跃的课题。与指纹、声音、虹膜、语音等其他人体生物特征相比,人脸识别更加直接、友好,在身份识别、访问控制、视频会议、档案管理、电子相册、基于对象的图像和视频检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九十年代开始,尤其是近几年来,人脸识别的进展非常迅速,它主要分为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大方面的内容。本文首先回顾了人脸检测、识别的进展。人脸检测就是从被识别的图像中检测人脸所在的区域,是进行人脸特征提取的前提。人脸识别就是就是对被检测出的人脸与实际的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识别,从而达到某种应用的目的。文中深入地探讨了人脸区域特征定位和面部特征提取技术,以及脸纹特征的人脸识别。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脸图像中人脸的面部特征定位、提取和面部特征的编码、检索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在本文中分为样本拾取、特征提取、特征编码、匹配等几个过程。在待识别的图像输入后,人脸部的唯一性特征就被拾取,并创建人脸的识别特征,在经过格雷码编码从而生成脸纹特征。待识别的人脸图像经过脸纹编码后,与存贮在数据库中的人脸编码进行比对,从而检索出人脸信息。实验表明进行人脸的识别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很强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微电子和微机电系统(MEMS)、嵌入式系统、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从单一化向集成、
经典通信理论通常假定信道中的噪声为高斯白噪声,而目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大多存在着相关性很强的人为噪声,其功率远远超过了自然噪声,并且人为噪声不是高斯分布的,它具有很强的相
由于现有的光网络交换方式不适合交换突发性业务。因此,为了能解决业务突发性的问题,提出了光突发交换(OBS)技术。光突发交换作为一种实现IP-over-WDM的光交换技术,结合了波
在研究PHS系统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认识移动信道本身的特性,研究无线信道特性所带来的一些具体问题。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微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时,从选择频段、分配频率、考虑无线电
本论文是应用研究型论文,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涉及到拳击项目各类详细的数据信息,所以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课题的内容是针对拳击项目的专项信息管
近年来临近空间飞行器在等离子鞘套覆盖下与地面站通信的技术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由于环境的特殊性,等离子鞘套下的通信涉及到了等离子体、流场、天线辐射特性
在因特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宽带视频、多媒体等业务对路由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增长的网络流量也要求交换容量不断升级。k元n方交换结构由于其灵活的扩展性,已成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