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其华夏文明绚烂多姿、博大精深。中国山水画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精华所在。在此,笔者简单梳理一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山水画最早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至隋代,山水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以展子虔开创的青绿山水画《游春图》为代表,俯瞰的构图体现出“咫尺千里”的透视现象;到了唐代,山水画的发展较为全面,出现了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和以王维、张璪为代表的水墨画并举的分立现象;五代十国时期,此时山水画的发展形成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派山水和以南唐的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发展到宋代,北宋主要以李成、范宽和郭熙为代表的雄壮恢宏、大气开放的风格和南宋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宋四家”,具有清奇峻拔的形象、简练概括的笔墨和秀雅空灵的意趣;元代中晚期,文人山水画登上历史舞台,作品鲜明地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典型的代表即为“元四家”——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到明代,初期“院体画”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山水画以“浙派”戴进、吴伟为代表,明代中晚期,以沈周、文征明、仇英、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画派注重笔墨表现力与文化修养;清代早期,山水画画坛逐渐失去了生机,主要代表是以摹古为主的“四王”,重视笔墨,日趋模式化作画方法视为正宗,直到“四僧”与“扬州八怪”的出现,独具特色的风格狠狠地冲击了社会流行的正统画风;发展至今,山水画的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当我们将中国山水画应用于中式室内空间设计中时,无疑是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意趣的。开展中国山水画在中式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将中国山水画与中式室内空间设计相结合,利用中国传统艺术手段和审美方式,不仅能创造更具“中国风”的优雅人居环境,同时,还能使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并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本文运用文献查阅研究、调查研究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归纳总结分析等方法,从中国山水画和中式室内的空间构成进行深入研究。以中国山水画为参照对象,从视觉中静态的平面性空间、视觉中动态的丰富性空间以及光感(气韵)的意境等这三个大方向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式室内空间构成的指导与渗透的可行性,从而既可以提高景物视觉审美的感观性,有能契合中式室内空间中所表现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