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经济增长与减贫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起,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贫困人口急速下降。高速经济增长也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锐减,环境恶化,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扶贫开发。中国水土保持未能遏制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趋势,水土保持工作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限制了我国水土保持的发展。“十五”期间,水土保持投入虽有大幅度增加,但与水土流失严峻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依然在扩大。从2002年开始,我国用于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有所下降。本研究认为,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发展及减少贫困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定量评估与比较水土保持投资和其他公共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及减少贫困的效果,为制订水土保持投资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的水土保持、经济增长和贫困的情况,利用中国水利部与中国科学院水士保持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回归分析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增长及减少贫困的之间的互动关系。证实水土保持发展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从而减少贫困;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政府的水土保持投资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及群众的水土保持投资的效果次之。为了分析水土保持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综合影响,论文构建联立多方程系统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SEM),模型涵盖水土保持投资及其它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村农业、非农业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各种途径,利用1970-2005年间的省级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进行模拟估计。研究表明,公共投资的边际回报率都较高,增加公共投资的收益明显。不同的公共投资边际回报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趋势也不相同。总体而言,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和贫困的边际回报最高。道路投资的边际回报其次,尤其是对于非农业经济增长效果突出。水土保持投资的对农村社会经济具有综合影响,效果明显。教育、灌溉和电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教育和电力投资对非农业总产值的边际收益都较高。从时间上来看,各种公共投资对减少贫困的边际效果递减,但是,对于农业和非农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不一。其中,水土保持的投资效果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六大地区的不同社会经济结构及自然资源禀赋使得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波动显著。资本投资在中国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经济回报最高,而对减少贫困贡献最大的却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在西北、西南、华北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政府对水土保持、农业科研、灌溉、道路、教育、电力等支出的回报率普遍偏低。在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进行资本投资时,增长与减贫之间存在权衡。本研究的结论对政府确定未来公共投资的优先序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优化配置政府资源可以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
其他文献
超高速切削以高加工速度、高加工精度为主要特征,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磁悬浮轴承由于具有转速高、无磨损、无润滑、可靠性好和动态特性可调等突出优点,而被应用于超高速主轴
当今平面设计中大量的应用同构的方法进行创作。同构作为一种创新的创作方法,令平面设计作品在有效传递信息的同时视觉效果更加引人入胜,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本文对同构在平面
我国外语界语言学研究在进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概而言之是创新不足,表现为主体身份的失落,常处于集体无意识和集体失语症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参考冯友兰在20世纪30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开设全校公选课《家庭害虫及其无公害防治》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对授课和考核方式的初步探索,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一
近十余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对显性、隐性知识进行了大量研究。学者们对显性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不可转化论,强转化论,以及弱转化论。本文通过对
近年来,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与此伴随的则是东西部差距不断加深,从而影响了全国总体经济的增长,不断加深的东西部差距促使我们要准确定位新疆优势产业,以此带动新疆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这里结合分层教学
本文首先根据Halliday近年来的有关论述,解读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把系统功能语言学视为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研究区域,即理论、应
考察《长生殿》主题离不开“钗合情缘”之情,也离不开“臣忠子孝”之情,如果说有一根能够二者统一起来的红线的话,这就是至死不渝的真情追求。换言之,洪升笔下的“情”径自包
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法律文本汉英翻译中的相对不可译性和补偿的必要性。本文以《唐律》为个案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律英译的补偿理据、原则和策略问题,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