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和总结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表现,探索性研究出生体重、青春期月经情况对于疾病日后诊断的预测意义。方法总结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236例。对照组为同龄健康女性60例。记录各自的一般信息、尽可能详尽的月经信息(初潮年龄、规律与否、初潮正常后异常发生年龄、改变方式及相关事件、相关评分)、出生体重、家族史等,分析病例组月经改变模式,数值资料组间比较均值差异,探索出生体重、青春期各阶段月经信息等生命早期事件及家族史信息,在预测成年后PCOS诊断上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神经内分泌网络慢性紊乱的症候群,以性激素轴紊乱为主,临床月经表现具有典型的异质性,排卵障碍表现除了经典的初潮起始异常,还有初潮正常后异常和始终正常,月经模式上以月经稀发为主,占86.0%,其他模式亦可单独或组合出现。初始正常后异常的患者在分型上的构成比,与初潮起始异常没有显著区别。初始正常后异常的PCOS患者中有69.7%反馈存在与月经改变相关的事件,年龄上存在16-18岁与28岁两高峰,相关因素包括社会生活因素、肥胖、生活方式、药物等。出生体重对预测日后PCOS诊断没有意义。初潮后2、3年月经异常,及16、17、18岁月经异常的因素均提示日后PCOS的诊断,且初潮后3年、17岁、18岁月经异常,较初潮后2年对PCOS日后诊断有更好的预测意义。17岁月经异常和初潮后3年异常,较16岁可能对PCOS日后诊断有更好的预测意义。糖尿病家族史是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异质性综合征,月经表现可以是初潮起始异常、初潮正常后异常和始终正常。初潮正常后异常的PCOS患者在PCOS分型上的构成比,与典型初潮起始异常者没有显著区别。初潮正常后异常的PCOS患者月经改变年龄上存在两个高峰,部分与社会生活因素、肥胖、生活方式、药物等相关。出生体重,对于日后PCOS的诊断预测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初潮后3年月经异常,较初潮后2年对PCOS日后诊断有更好的预测意义。17岁、18岁月经异常,较初潮后2年对PCOS日后诊断有更好的预测意义。糖尿病家族史是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