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极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本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虽然SL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公认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衡所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其发病机制的核心,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也倍受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HMGB1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3]。我们前期的实验通过研究HMGB1在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的水平以及HMGB1对人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HMGB1是狼疮肾炎发病过程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与系膜细胞增生有关[8]。但其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实验采用BXSB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HMGB1及其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 TLR)及NF-κB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HMGB1/TLR/NF-κB途径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信号调控作用。方法:选取11周龄、体重18~22g的雄性BXSB小鼠(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和C57BL/6小鼠(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于16周龄时通过眼眶内眦静脉取血,膀胱穿刺取尿后处死动物并取材,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MGB1蛋白的水平; PAS和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组化检测PC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HMGB1、TLR2、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Wer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NF-κBmRNA和磷酸化NF-κB在肾组织中表达和转位情况。结果:1.不同组小鼠肾功能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BUN和Upro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SCr水平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组小鼠血清中HMGB1蛋白的水平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HMGB1蛋白的水平(0.57±0.0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4±0.00)(P<0.01)。3.不同组小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足突融合、系膜基质增多。4. PCNA蛋白在不同组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主要定位于肾小球细胞的细胞核。5. HMGB1mRNA及蛋白在不同组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1),HMGB1蛋白主要位于肾小球细胞的胞浆和胞外;而在正常对照组小鼠肾脏组织中仅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有少量表达。6. TLR2、4mRNA及蛋白在不同组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TLR2/4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TLR2/4蛋白主要定位于肾小球细胞尤其是足细胞的细胞膜。7. NF-κBp65mRNA及蛋白在不同组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和转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NF-κBp65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NF-κBp65蛋白主要定位于肾小球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8.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分析, HMGB1蛋白与TLR2/4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11,P=0.012;r=0.854,P=0.000);TLR2/4蛋白与p-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84,P=0.000;r=0.935,P=0.006); p-NF-κBp65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44,P=0.005); HMGB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09,P=0.000)。结论:1.HMGB1可能促进肾小球细胞的增生,导致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形成;2.HMGB1在小鼠狼疮性肾炎中的致炎作用可能通过部分结合其受体TLR2/4,激活NF-κB信号途径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