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临床不适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机调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科病房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对纳入对象采用电话的询问方式,填写问卷:盆腔脏器脱垂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索子宫切除术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盆腔脏器脱垂问卷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的这27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对其中出现PO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临床不适的总发生率为155例(47.43%),其中术后3、6、12个月的PFD相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1.86%、21.71%、36.43%,其发生与手术范围、手术方式、术后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及吸烟有关(P<0.05);其中手术范围(OR=4.46)、手术方式(OR=23.00)、术后时间(OR=7.01)、糖尿病)(OR=6.798)、吸烟史(OR=10.793)是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临床不适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手术范围、手术方式、术后时间、糖尿病、吸烟史是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临床不适发生的独立因素。可以通过术前制定最优手术范围及方式,调整血糖水平,督导戒烟来降低子宫切除术后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临床不适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的新型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并取得
本文以高职院校教师对国家意识的理解作为立足点,首先说明了国家意识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国家意识教育的意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供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