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胰岛素抵抗(IR)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亦是T2DM的特征性改变。本文从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实验研究方面对中药复方解毒通络调肝散防治T2DM、IR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重点阐述了肝内炎症是T2DM、IR的发病机理,探讨了消渴病毒损肝络病机理论与T2DM、IR肝内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解毒通络调肝法的科学性。并通过实验研究观察了解毒通络调肝散可以通过干预T2DM、IR肝内炎症因子的表达途径,增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从而发挥了在防治T2DM、IR上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1文献综述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进展从古代和现代中医学对T2DM、IR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的探索、辨证论治的进展情况及中医药防治T2DM作用机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辨证分型及科研等方面存在缺乏规范性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和展望。1.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脂代谢,炎症及炎症因子NF-κB、MCP-1,IRS-2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2理论探讨运用中医理论,对消渴病的病机理论、治则治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毒损肝络是消渴病的发病关键。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了肝内炎症是T2DM、IR的发病机制,并阐述了毒损肝络理论与T2DM、IR肝内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论述了解毒通络调肝法通过干预肝内炎症来防治T2DM、IR的科学性,为消渴病的研究思路及治法提供理论依据。3实验研究3.1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阳性对照组(DM+二甲双胍、DM+吡格列酮)和中药实验组(DM+解毒通络调肝散),实验观察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明显改善DM大鼠的一股状态,具有降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能减轻肥胖大鼠体重,降低肝指数,降低AST、ALT,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肝组织FFA的作用,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DM大鼠具有良好的调节糖脂代谢作用,并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肝功能的作用。3.2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病理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实验性DM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光镜下评估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DM大鼠肝脏脂肪病变及炎症的影响。结果表明:DM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呈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小叶内及汇管区可见灶性炎细胞浸润,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汇管区变性及点片状坏死。经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的中药实验组上述病理改变较DM模型组显著减轻,肝脂变计分及炎症计分结果表明与DM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明显改善实验性DM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显著抑制DM大鼠肝脏脂肪病变及炎细胞浸润,对实验性DM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3.3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NF-κB及MCP-1途径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MCP-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表明:DM模型组肝组织中NF-κB蛋白、MCP-1蛋白、MCP-1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的阳性对照组及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的中药实验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蛋白、MCP-1蛋白、MCP-1mRNA表达较DM模型组大鼠明显减少(P<0.01)。提示DM模型组大鼠肝内NF-κB、MCP-1的过度表达是DM肝内炎症的分子机制,解毒通络调肝散具有明显抑制肝组织NF-κB蛋白、MCP-1蛋白、MCP-1mRNA表达的作用。解毒通络调肝散可能通过阻断上述肝内炎性因子的表达途径来抑制T2DM、IR肝内炎症机制,从而发挥防治T2DM、IR的作用。3.4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IRS-2蛋白及基因表达途径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实验性DM大鼠肝脏IRS-2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实验性DM大鼠肝脏IRS-2mRNA表达,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DM大鼠肝脏IRS-2表达的影响,目的是探讨肝内炎症是否能通过影响肝内IRS-2表达来促使T2DM、IR的发生发展。结果表明:DM模型组大鼠肝脏IRS-2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的中药实验组DM大鼠肝组织中IRS-2表达明显高于DM模型组(P<0.01),而吡格列酮则无提高实验性DM大鼠肝组织中IRS-2表达的作用。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散具有较强的增加实验性DM大鼠肝脏IRS-2表达的作用,可能是该中药复方抑制肝内炎症的作用之一。解毒通络调肝散在抑制肝内炎症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除可通过增加肝脏IRS-2的表达来发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防治T2DM作用外,该中药复方是否还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及环节来发挥改善IR、防治T2DM的发生发展仍需进一步的研究。